中国古代加强君主的措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01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6:01

中国古代加强君主*的措施有:
(1)调整*机构。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机构的设立及其职权完全服从于*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中书省设立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监察诸侯和地方*;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垄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全体人民。
扩展资料:
封建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在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终身任职并且实行世袭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制由君主,包括国王,皇帝,天皇,苏丹等担当国家元首。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不受任何约束。君主实行终身制,并且是世袭的。这种*制度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代的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多实行这种*制度.
君主*政体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集权的**,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中国的“王”字,有两种解释。一是董仲舒的看法,参通天地为王;二是甲骨文中的“王”,为斧的象征,故而历史传说中的周公“负斧依南向而立”。在君主*制中,君主拥有最大的,一般来说无上的权利。大多数*的君主是世袭的,少数是选举出来的(比如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有时,在君主*制中君主不仅是世俗的首领,而且也是宗教的首领(例如梵蒂冈)。
君主*必然实行*集权,但*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的*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必然被淘汰,而*将继续存在。当前世界上如朝鲜等都实行*集权的行政管理*,但都不是君主*政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6:01

  一、*主义*集权制度
  1.含义:包括*主义指*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
  *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大权归属*,地方完全由*管理和控制。
  2.原因:
  ①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封建的小农经济要求有强有力的*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有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反抗。
  ②理论:法家“集权”理论。
  3.过程:
  形成:战国 ①韩非子“集权”思想;②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确立:秦朝
  ①*上:确立皇权至高无上;*设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颁布秦律。
  ②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统一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
  ③思想上:推行“焚书坑儒”,实行思想*。
  ④文化上:书同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巩固:西汉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上设内、外朝,加强皇权;建立刺史制,监督诸侯王和地方*;
  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权力;
  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崇尚法制。
  完善:隋唐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加强:北宋 ①兵权归*,削节度使实权;置枢密院与将帅互相牵制;
  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地方:文臣知州,设立通判。二者互相牵制,加强对地方控制。
  ③集中财权。设转运使管赋税运输,以削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发展:元朝 ①*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设宣政院管理宗教和*。
  ②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由*委派*管理。
  强化:明清→→ 明朝:①*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大权统归*。② 颁布《大明律》,维护封建特权,加强对人民的*。
  ③锦衣卫和厂卫等特务机构,以保卫皇权。
  ④实行八股取士,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清朝:①清初承明制,设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②康熙设南书房,以加强皇权。
  ③雍正设军机处,标志*主义*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④大兴*,实行文化*,造成社会恐怖。
  结束:辛亥*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4.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实行**;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以“君权神授”来神化皇权以巩固统治;以文化*来巩固**;*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着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5.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
  一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发展总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二是*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三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文化*
  发展趋势:地方权力不断收归*,*集权不断加强,明清达到顶峰
  6特点:君主主宰国家;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是一个人的*;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服从*,最后听命于君主。*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并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7.评价
  (1)积极: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祖国统一、国家与领土完整。
  ③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公共建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不利:①在封建社会上升发展时期,其积极面为主流。但在下降时期,消极作用明显,严重阻碍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君主*易形成*、*现象,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6:02

一、*主义*集权制度
  1.含义:包括*主义指*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
  *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大权归属*,地方完全由*管理和控制。
  2.原因:
  ①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封建的小农经济要求有强有力的*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有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反抗。
  ②理论:法家“集权”理论。
  3.过程:
  形成:战国 ①韩非子“集权”思想;②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确立:秦朝
  ①*上:确立皇权至高无上;*设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颁布秦律。
  ②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统一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
  ③思想上:推行“焚书坑儒”,实行思想*。
  ④文化上:书同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巩固:西汉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上设内、外朝,加强皇权;建立刺史制,监督诸侯王和地方*;
  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权力;
  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崇尚法制。
  完善:隋唐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加强:北宋 ①兵权归*,削节度使实权;置枢密院与将帅互相牵制;
  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地方:文臣知州,设立通判。二者互相牵制,加强对地方控制。
  ③集中财权。设转运使管赋税运输,以削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发展:元朝 ①*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设宣政院管理宗教和*。
  ②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由*委派*管理。
  强化:明清→→ 明朝:①*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大权统归*。② 颁布《大明律》,维护封建特权,加强对人民的*。
  ③锦衣卫和厂卫等特务机构,以保卫皇权。
  ④实行八股取士,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清朝:①清初承明制,设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②康熙设南书房,以加强皇权。
  ③雍正设军机处,标志*主义*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④大兴*,实行文化*,造成社会恐怖。
  结束:辛亥*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4.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实行**;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以“君权神授”来神化皇权以巩固统治;以文化*来巩固**;*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着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5.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
  一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发展总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二是*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三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文化*
  发展趋势:地方权力不断收归*,*集权不断加强,明清达到顶峰
  6特点:君主主宰国家;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是一个人的*;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服从*,最后听命于君主。*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并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7.评价
  (1)积极: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祖国统一、国家与领土完整。
  ③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公共建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不利:①在封建社会上升发展时期,其积极面为主流。但在下降时期,消极作用明显,严重阻碍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君主*易形成*、*现象,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6:02

中国古代加强君主*的措施写回答有奖励

中国古代加强君主*的措施
写回答有奖励 共5个回答

shanheqiu
TA获得超过2805个认可 2012-06-07

关注
一、*主义*集权制度
1.含义:包括*主义指*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
*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大权归属*,地方完全由*管理和控制。
2.原因:
①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封建的小农经济要求有强有力的*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有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反抗。
②理论:法家“集权”理论。
3.过程:
形成:战国 ①韩非子“集权”思想;②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确立:秦朝
①*上:确立皇权至高无上;*设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颁布秦律。
②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统一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
③思想上:推行“焚书坑儒”,实行思想*。
④文化上:书同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巩固:西汉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上设内、外朝,加强皇权;建立刺史制,监督诸侯王和地方*;
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权力;
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崇尚法制。
完善:隋唐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加强:北宋 ①兵权归*,削节度使实权;置枢密院与将帅互相牵制;
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地方:文臣知州,设立通判。二者互相牵制,加强对地方控制。
③集中财权。设转运使管赋税运输,以削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发展:元朝 ①*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设宣政院管理宗教和*。
②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由*委派*管理。
强化:明清→→ 明朝:①*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大权统归*。② 颁布《大明律》,维护封建特权,加强对人民的*。
③锦衣卫和厂卫等特务机构,以保卫皇权。
④实行八股取士,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清朝:①清初承明制,设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②康熙设南书房,以加强皇权。
③雍正设军机处,标志*主义*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④大兴*,实行文化*,造成社会恐怖。
结束:辛亥*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4.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实行**;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以“君权神授”来神化皇权以巩固统治;以文化*来巩固**;*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着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5.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
一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发展总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二是*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三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文化*
发展趋势:地方权力不断收归*,*集权不断加强,明清达到顶峰
6特点:君主主宰国家;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是一个人的*;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服从*,最后听命于君主。*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并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6:03

加强君主*的措施:主要是削弱宰相的权力,隋唐是三省六部制。宋朝实行三司使制度和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财权和军事大权。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集权的措施: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消除封国对*的威胁。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和转运使制度(转运使制度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控制,从而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评价:适应了加强君主*和*集权的需要,为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加强君主*表明了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一是调整*机构,使其设立及其职权完全服从于*君权的需要。二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三是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四是控制官吏的选拔权。五是加强思想控制。中国的历史悠久,古时帝王政权更替是极为频繁,被权臣,大将或者外戚所夺权的有:西汉,东汉,东晋等;被其它民族所攻灭的有:西晋,北宋,南宋等;被农民推翻的有:秦朝,隋朝,元朝,明朝等。因此,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防止权力的分化,中国古代*制度在不断演变完善,*主义*集权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制度的核心内容了。帝王通过*来加强自己的权力,达到控制臣民以及国家的目的,并且保证**以及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