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3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7-04 06:52

留守儿童个人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留守儿童个人调查报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首先可以描写调查报告的目的,第二个就是描写调查的具体过程和数据,第三个要描写调查报告的结果和分析。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

在办学6年多来,随着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3月,在校幼儿(小学生)353名,留守儿童288名,占学生总数的81.6%,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以下就称“我校”)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该校留守儿童基本概况:

_X是_省内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市州,_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我校地处老区东瀼口镇二淌垭,服务范围以东瀼口镇、溪丘湾乡为主,辐射巴东江北沿渡河、官渡口两乡镇,是集老、少、穷、库、山于一体的贫困地区。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仍然处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的现实,很多人为了改变现状,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代同堂家庭,年轻人外出打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亲戚来照顾或者干脆送到我校校托管,这就是我校留守儿童的来源。

在我校留守儿童中,79%的孩子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或不良习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也正是这个群体,为我们课题实验提供了难得的教育资源和实验资源。

该校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我们对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占留守儿童53%。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学习懒散,喜欢惹是生非,规则意识特差。

二是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占留守儿童35%。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孩子发展,引导孩子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三是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占留守儿童12%。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

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的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高段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四年级以上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5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学习动机模糊。

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

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ZUI早ZUI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该校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ZUI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ZUI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调查中,我们通过电话交流和家访发现: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对策分析:

从我们课题组实验,特别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提出“”主导,全社会参与,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建议,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1、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各级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文件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的总体教育目标。要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2、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培养和扶持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应该通过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优势,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我们通过课题实验,创办的留守儿童亲情之家,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教育、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

3、动员全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千万不能搞一股风,每到六一或者春节做做样子,也不能把留守儿童工作甩给关工委、团委、妇联和工会,这些组织的力量很薄弱,没有的长期行为是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建立以县乡为主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刻不容缓。县乡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基层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4、营造氛围,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这些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特别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在大力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的同时,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5、坚持全面发展观,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这就各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时下,新农村建设热火朝天,精准扶贫如火如荼,贫困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区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

因此,落实党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锦上添花固然重要,雪中送炭更有必要。不仅要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要切切实实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ZUI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懂视网 时间:2022-07-04 07:21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首先可以描写调查报告的目的,第二个就是描写调查的具体过程和数据,第三个要描写调查报告的结果和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篇1

根据省会内司工委的要求,我们结合未成年人保律法规的执法调研,对全市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关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已有163万农民进城务工,其中不少务工人员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子女异地入学入托困难等原因,无奈将孩子留在了家中,从而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未成年人总数为1473436名,留守儿童约有41万名(约占未成年人总数的27.8%),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约有31万名(小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中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一),处于学龄前的约有10万名。据某县统计,在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约占26.5%,由祖辈监护的约占62.1%,由亲友监护的约占9.86%。此外,还存在部分留守儿童独自生活的情况,其中小学阶段有1048名,初中阶段有4069名。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留守儿童的成长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令人堪忧的突出问题:一是身体健康问题。有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监护人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的儿童,有时温饱得不到保证,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并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医疗条件。二是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胆怯、行为孤僻、情绪消极等特征。三是学习成绩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的存在和农活、家务活的增多,往往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辍学。四是习惯养成问题。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长以多给钱作为爱的补偿,养成了部分留守学生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乱花钱、比阔气的坏习惯以及吸烟、迷恋网吧、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五是安全保障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管护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又很容易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容易酿成许多伤害事故。

主要做法

几年前,我市霍山县黑石渡镇一名留守儿童曾写下 世上只有妈妈坏,生了孩子她不带,跟着奶奶吃咸菜,根本没有父母爱 的打油诗,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注意并开始踏上了解决 留守儿童 问题的 破题 之路。几年后的今天,在上级部门的重视和关心指导下,包括霍山县在内的我市各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关爱渠道不断拓宽,关爱内容不断丰富,关爱成效不断显现。各地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一是加强关爱工作领导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得到了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重视,关工委、妇联、共青团、教育等部门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大普查、大调研活动,努力采取实际措施,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各地制定了《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意见》、《关于实施农村留守儿童 暖心工程 的意见》;不少县区教育部门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为切实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打下基础。霍邱县教育局还组织力量,对各乡镇学校关爱工作进行了督查。舒城县作为省、市级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实施县,县和各乡镇都成立了由负责人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下发有关文件并制定了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县领导组成立后,连续召开了县妇儿工委暨领导组全体成员单位会议、试点乡镇会议、工作汇报会议等,全面部署和推动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 ,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的良好风气。为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金寨、霍山等地的乡镇、学校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金寨县各村党支部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思想、学习和日常行为情况;该县全军乡和青山镇等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服务流动党员和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时专门设置 关爱留守儿童岗 ,采取结对帮教、关爱承诺等办法,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并将关爱落实情况张榜公布。

二是积极探索推行 代管家长 等制度。针对留守儿童多为 隔代监护 ,监护人 无法管、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 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市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推行了 代管家长 等制度。这一制度采取自愿原则,鼓励教师、班主任、团干部、村干部、老同志、、政协委员、志愿者等有条件的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 代管家长 或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通过 一对一帮一 的结对帮扶形式,努力弥补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找回失落的亲情,也为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们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后顾之忧。为使这项制度收到实效,有的县区妇儿工委统一印发了聘书;舒城县有的中心学校还向全体 爱心家长 发出倡议书,号召他们与结对的儿童多交流、多接触,做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有的乡镇还根据实际制订了 帮扶合同 ,明确 爱心家长 的帮扶责任。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包括社会热心人士)25114名,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支生力军,并涌现出一大批认真履行 代管 职责的先进人物。如舒城五显镇 爱心家长 王守法,悉心为留守儿童蒋云提供生活帮助、心理疏导,曾在该镇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汇报会上介绍做法。

三是通过学校主渠道实施关爱。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关爱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全市城乡许多学校在这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许多留守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舒城县从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出发,积极实施了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自我管理实践活动、定向培训监护人和班主任、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建立学校联系制度、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评价激励制度为内容的 八项行动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霍邱县教育系统倡导各中小学开展 八个一 活动,即:签一份留守学生教育目标责任书、为每位留守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开通长途热线并要求学生家长每两周至少与孩子或老师通一次电话、班主任每学期发给留守学生父母一封信、动员每个教师至少当好一位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每学期为留守学生参加兴趣活动提供一次专题指导、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留守学生表彰大会、开通一条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一个心语小信箱。在实施 八个一 的过程中,该县一些乡镇和学校还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实行了关爱留守学生信息卡等制度,千方百计拉近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距离。不少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吸引留守学生,并加强了对他们的生存、安全、法制教育,努力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生活能力。此外,全市目前共有各类家长学校2507所,在培训留守学生监护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裕安区作为全省第二批家庭教育现代化试点区,全区中小学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努力帮助留守儿童监护人提高管护水平。舒城县连续举办了留守学生班主任和监护人培训班,该县高峰乡聘请五桥中心小学副校长邹书平在全乡各村开展巡回培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14场,培训留守儿童监护人350名,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是通过提供寄宿或托管实行管护。2015年以来,经各级拨款,全市已建成30所寄宿制学校;一些地方在公办学校办学基础上,通过争取上级拨款和引入社会资金、个人集资等办法,新建男女生公寓和食堂,在较短时间内使公办学校具备了寄宿功能,解决了不少留守学生的实际困难。寿县保义镇民办兴华中学以寄宿制学校为依托,率先创建了 寿县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2015年春学期共招收留守儿童766人,占该校学生总数的60.1%,为此学校进行了改建并兴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室外娱乐场所。通过对留守儿童实行住宿、就餐、活动 三优先 ,督促留守学生与家长联系、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家访、招聘志愿者实施结对帮扶等措施,该校对留守学生积极实施关怀。今年,该校获得了省 留守儿童之家 的荣誉称号,全国妇联儿童和六安主要领导也前往看望慰问该校留守儿童。霍邱县岔路中心校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和教师集资等方式,建起了许多基础设施,实行封闭式的寄宿制管理,共招收寄宿制学生4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寄宿制开办以来,通过严格管理、实施关怀、加强帮扶等措施,许多留守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自理能力、集体意识、互助精神有了显著增强。金安区施桥镇大窑村支部张克平已连续五年通过与家长签协议的方式,在家办起了留守儿童托管所,每学期为50多名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提供食宿和监督辅导学习服务,同时还关心他们身心健康,给远离父母的孩子以家的温暖,为此他付出了许多心血。此外,有的乡村学校教师自发垫款建起学生食堂,有的利用家庭条件为留守学生提供收费寄宿。

五是积极开展各种关爱活动。近年来市妇儿工委组织了以 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为主题的六一慰问活动,市妇联、团等积极筹建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等场所。金寨、舒城等县也在部分乡镇创办了 留守儿童之家 并向全县推广。今年以来,舒城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让贫困留守儿童优先享受 春蕾计划 救助,给部分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向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等,据不完全统计,救助资金累计达10余万元。金寨县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期间,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把向留守儿童捐款捐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全市各级、各方面都加大了对贫困留守儿童的救助、关怀力度。作为关爱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各地新闻宣传媒介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了宣传报导力度,较好地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配合、促进了关爱工作的开展。

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把关爱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关爱办法和措施不多,已开展的关爱工作广度、深度不够,一些留守儿童仍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对开展关爱工作还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无私奉献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受工作力度、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关爱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等等。

二是不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要得不到满足。据有关部门2015年统计,全市需要寄宿的学生有228179人,已寄宿535人(其中留守儿童28084人),未寄宿169244人(其中留守儿童132553人)。由于缺少足够数量的寄宿学校,不少留守儿童尤其是小学留守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生活且无人照看的留守儿童,仍然缺乏进入寄宿学校就读的机会。一些寄宿学校(包括社会个体开办的托管中心等)规模还比较小,条件比较差,又缺乏必要的指导,开办条件、生活保障、安全保障、教学质量、亲情关怀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三是关爱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协调。有的地方妇联、团委、教育、文明办等部门往往从各自系统要求出发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安排,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长效工作机制未能形成。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关爱工作基础不够扎实,规划难以制订,资源不易共享,工作很难到位,合力无法形成。同时,个别部门对关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情况不理想,效果不明显。这种状况不利于留守儿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把关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家庭、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切实摆上各级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议程。

强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关爱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具有面广、量大、困难多的特点,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要借鉴舒城县的经验,依托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 领导,(妇儿工委)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 的长效机制,同时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有关部门及县、乡(镇)、村有关干部和学校的年度工作考核。二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的统计、监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留守儿童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四要巩固和完善 代管家长 等制度,加强对 代管家长 和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努力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等的投入。各级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留守儿童俱乐部、留守儿童食堂等的投入,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和参加社会、集体、文娱活动的需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条件成熟的时候,应尽快把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等设施建设,列为全省民生工程。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保障和指导、管理工作,努力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可制定有关,鼓励退休教师和其他热心人士创办符合一定条件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并可考虑给予一定标准的补贴;从扶贫基金或其他有关基金中专门划出一块,用于对部分特困留守儿童实施救助以及对认真履职的 代管家长 等的奖励、补助和表彰。

发展并凭托县域经济,努力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要积极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更多的农民工创造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本地企业在招工的时候,在积极做好宣传和保证一定工资标准基础上,优先考虑录用留守儿童家长,使他们能够在本地或附近找到工作,和他们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要制定优惠,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创业潮,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外出务工。同时也要告诉家长,在决定外出谋生前一定要周密思考,多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前途。此外,应积极推动国家立法,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进入城市后能够尽快入学,接受具有一定教学和管理质量的义务教育。

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篇2

此次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点在清远市阳山县七孔元江小学,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走访特困户、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留守儿童的现状

家庭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类

(1)父亲或母亲及夫妇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时节的时候才回家,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有1500元,能维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养猪,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大部分。由于地不够所以种植的农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如收成不好,就要拿钱去买粮食。

重视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视小孩的教育,鼓励小孩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变小孩的前途,自己读不好书也希望下一代可以出人头地,就算卖田卖地也要供小孩读书,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对教育不太重视,由于思想观念差,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没有想到长远的,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外出打工,具调查了解,一条村只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没读完初中的占十分之三。

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双亲均在外工作的儿童直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直接对其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产生影响;仅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也会导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对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影响。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心理情况良好

经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相处,发现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乐观、活泼也很主动的与人交流,只有个别的人显得比较内向和不够主动,但经过我们志愿服务队成员的耐心引导和关系,他们也很快融入我们这个团队中,脸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比较良好,但仍需我们的帮助,继续去关注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3)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十分渴望亲情,儿童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对感情也分敏感,对亲情的渴望真实反映他们的正常心理,但不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对父母之情的冷淡,对亲情的冷漠,从而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对其以后的人际交往甚至人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性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个人性都比较强,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管他们的家庭是否富裕,精神生活上一点点的缺失,也能激励他们早日自立、自强,也许正因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不在身边,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是否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等有关呢?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生活、生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贡献。第一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从而使父母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部门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通过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可以看出关注留守儿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在支教的过程中领悟最深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懂视网 时间:2023-02-18 00:37

留守儿童个人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留守儿童个人调查报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首先可以描写调查报告的目的,第二个就是描写调查的具体过程和数据,第三个要描写调查报告的结果和分析。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

在办学6年多来,随着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3月,在校幼儿(小学生)353名,留守儿童288名,占学生总数的81.6%,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以下就称“我校”)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该校留守儿童基本概况:

_X是_省内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市州,_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我校地处老区东瀼口镇二淌垭,服务范围以东瀼口镇、溪丘湾乡为主,辐射巴东江北沿渡河、官渡口两乡镇,是集老、少、穷、库、山于一体的贫困地区。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仍然处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的现实,很多人为了改变现状,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代同堂家庭,年轻人外出打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亲戚来照顾或者干脆送到我校校托管,这就是我校留守儿童的来源。

在我校留守儿童中,79%的孩子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或不良习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也正是这个群体,为我们课题实验提供了难得的教育资源和实验资源。

该校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我们对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占留守儿童53%。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学习懒散,喜欢惹是生非,规则意识特差。

二是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占留守儿童35%。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孩子发展,引导孩子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三是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占留守儿童12%。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

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的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高段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四年级以上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5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学习动机模糊。

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

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ZUI早ZUI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该校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ZUI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ZUI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调查中,我们通过电话交流和家访发现: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对策分析:

从我们课题组实验,特别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提出“”主导,全社会参与,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建议,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1、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各级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文件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的总体教育目标。要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2、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培养和扶持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应该通过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优势,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我们通过课题实验,创办的留守儿童亲情之家,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教育、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

3、动员全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千万不能搞一股风,每到六一或者春节做做样子,也不能把留守儿童工作甩给关工委、团委、妇联和工会,这些组织的力量很薄弱,没有的长期行为是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建立以县乡为主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刻不容缓。县乡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基层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4、营造氛围,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这些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特别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在大力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的同时,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5、坚持全面发展观,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这就各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时下,新农村建设热火朝天,精准扶贫如火如荼,贫困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区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

因此,落实党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锦上添花固然重要,雪中送炭更有必要。不仅要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要切切实实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ZUI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7 21:45

  想要知道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常常要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7分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为情感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该地留守儿童比例达百分之57,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尤其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隐患。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下了很多的留守儿童,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在暑假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 、基本概况

  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不全。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

  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