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4 10:33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歌,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一跨,背后是197653名烈士的牺牲。
牺牲的烈士里,有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这样我们熟知的名字,但更多的是无名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身后的祖国,也用他们的牺牲累积出了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几十年平稳的发展空间。
他们的故事,值得被铭记。
1957年公映的《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
这部年前的电影,用124分钟的时间,为我们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惨烈的一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的前世今生。
01 血肉筑长城的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取材自“上甘岭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板门店谈判过程中。
1952年10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单方面宣布中止板门店谈判。
美方的谈判代表狂妄地叫嚣着“让飞机、大炮去辩论吧!”
之后,美方对志愿军发起了代号为“摊牌行动”的大规模打击。
上甘岭战役的胜负对整场谈判至关重要,但难度也有目共睹。
一组数字说明问题:
美军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
而志愿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
是为了祖国不怕牺牲的精气神!
美军在强大兵力和武器的支持下狂轰滥炸,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5000余枚,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成了一片焦土。
面对美军的疯狂进攻,志愿军以血肉筑长城。双方鏖战的43天中,仅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之多!
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成就了最后的胜利,双方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让美军乖乖回到谈判桌前。
后来,**了解到了上甘岭战役的情况,他亲自指示有关方面将其拍成电影,这才有了《上甘岭》一片。
02 以小见大的电影《上甘岭》
电影《上甘岭》对上甘岭战役做了艺术化处理,以八连连长张忠发和他带领志愿军为主体,以小见大,讲述了志愿军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
影片基本还原了上甘岭战役的三个阶段:美军的进攻与地面争夺;坑道斗争;志愿军的反击作战。
地面争夺阶段,战况激烈时,敌人一个上午疯狂进攻达二十三次,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坚守每一寸土地。
与张忠发的八连交接阵地时,眼睛受伤的七连指导员孟德贵指着身边的土地说:“东西长五百公尺,南北宽不到300公尺,现在一寸也不少,交给你了。”
守护每一寸阵地,绝不言弃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荣誉。
因为心中有信仰,面对敌人的不断轰炸、敌强我弱的力量悬殊,哪怕只剩一个人,志愿军战士也毫不退缩。
所以,当同志们拿命换来的阵地丢失,士兵退入坑道后,他们会觉得退缩可耻,说:“这样活着比死还难受。”
正是一份对国对家的使命感,让他们熬到了*时刻。
坑道里并不比正面迎敌轻松,尤其是缺水考验着每一个人。
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只能靠望梅止渴的故事、想一想家乡汁多又甜的蜜桔、小时候游泳呛的满肚子水缓解。
当炊事员老王给连长送来两个苹果,连长给受伤的指导员,指导员和其他伤员又坚持给连长。
最后,全部人分食了两个苹果。为了给坑道的战士送补给,后援同志要穿过一道又一道的封锁线,不知道有多少人倒在路上,又是巨大的牺牲!
在牺牲与钢铁般的意志的支撑下,志愿军终于迎来了*的机会,拿回丢失的阵地,让美国谈判代表乖乖回到了谈判桌。
影片虽然有不少大场面的镜头,以突出战斗惨烈为主,但依旧用细节刻画出了鲜明的志愿军形象。
八连连长张忠发,打仗的时候爱要水喝,因为是机关*射手出身,听到机关*响就手*。他作战英勇、不怕牺牲、爱护官兵,是军官的代表。
张忠发的通讯员杨德才,年仅18岁,爱讲连长的英勇事迹,身上总是挂着满满两壶水,随时给连长过瘾。
他有一个英雄梦,反击冲锋的关键时刻,他在身体多处*伤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作战并舍身炸了敌人的军事据点,成了真正的大英雄。
他是一个个黄继光、孙占元的缩影。
女卫生员王兰,起初因为性别刻板印象,每一个连长都不愿她留在部队“添乱”,但当她和战士们一起困在坑道之后,终于用吃苦耐劳的精神改变了张忠发的偏见。
她代表着每一位为战争做出贡献的女性。
整部电影以点带面,立体表现了抗美援朝中的军官与战士、前线与后方、男人与女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