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1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8
“哏”是东北方言中的一个常见词汇,常常用来表达一种幽默、调侃或者嘲讽的语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哏”的表现形式:
1. 反问:“你没事吧?”、“你行不行啊?”等,这种表达方式是用反问的方式来表达一种质疑或者不信任的语气,有时候也会带有一定的嘲讽意味。
2. 夸张:比如“我累得像条狗一样”、“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等,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常常会带有一定的幽默感,是“哏”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
3. 调侃:比如“这个东西比我还值钱”、“这么好的车,开出去多有面子啊”,这种调侃的表达方式常常会带有一定的戏谑和嘲讽意味。
4. 讽刺:比如“这个人比小偷还坏”、“他比猪还会吃”,这种讽刺的表达方式常常会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是“哏”的一种比较极端的表现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哏”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其具体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8
看了一堆,没看见一个接近的!东北话里的哏(gen这里读三声)不同于相声里的捧哏(gen这里读的是二声),不是说人傻,也不是说人动作慢,哏这个字最早是用来形容咬不动的东西,例如萝卜干,干肉,都可以用哏来形容。而在人身上,多用于形容一个人食古不化,不听别人劝解,也偶尔用于形容滚刀肉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9
是一种低调的抗拒。
没有明确的抵触语言,也没有激烈的对抗行为,但就是不配合,不服从。
还有一种解释,就是食物比较有弹性,软,但却嚼不烂,就像半生熟的牛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