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3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6:59
意定监护是区别于法定监护的一种制度,是指成年人在自己清醒的时候,选择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可以是亲属,也可以不是亲属,书面指定被委托者作为自己失能后的监护人,照顾自己的生活,处置自己的财产、权利等。
意定监护实际上是法律对公民权利实现最大化的支持。一个人希望以什么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生病了救治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过度医疗,都可以通过意定监护的形式让其他人帮助自己实现。
扩展资料:
典型案例-老人将300万房产送水果摊主
2020年11月25日,家住上海宝山区的一位八旬老人,通过意定监护的方式,将家中价值300万元的房产赠予水果摊主的新闻引发关注。
此前的媒体报道称,这位老人是一个独居老人,老伴走了,唯一的儿子也去世了,他一个人孤独地在上海一套价值300万的房子里生活。因为跟水果摊主小游关系不错,之后的很多事宜都是小游帮衬着老人,这让老人倍感温暖,相对家中虎视眈眈的觊觎自己财产的人,老人认为小游才是真正对他好的亲人。
目前,老人和游先生已经在公证处办理了意定监护(指成年人在意识清醒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定临终监护人处理后事),老人去世后,他所有的财产包括300万的房产将全部继承给小游。
11月24日,老人外甥女吴女士告诉记者,家属在老人2017年住院期间,多名亲属前往照护,并非此前报道中的无人到场。此外,老人2017年摔倒住院时就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对于老人意定监护的有效性表示质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定监护
参考资料来源:海峡网-老人将300万房产送给水果摊主怎么回事?原因曝光令人心酸又感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00
意定监护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可以是亲属,也可以不是亲属,书面指定被委托者作为自己失能后的监护人,照顾自己的生活,处置自己的财产、权利等。
意定监护融合了民法委托、代理、监护等制度,核心是规定意思能力健全的成年人可以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意思能力减退而未雨绸缪、提早规划,以协议方式预先选定监护人,并在约定的监护事务范围内授予其代理权。
一旦将来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行为能力,则由协议确定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意定监护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各国应对社会观念与家庭结构变迁、人口老龄化,迎合残障者、老年人*保障新理念,对民法成年监护制度进行改革的重要成果。
扩展资料
意定监护在中国是一个新生的制度,当前的实践中,意定监护的利用者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提前规划个人晚年生活,预先签订意定监护合同的老年人数量并不是很多,意定监护生效的案例更少。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意定监护制度设置时间不长,尚未被民众广泛认知,需要进一步宣传和培育。
二是民众对意定监护与法定监护、赡养、扶养以及遗赠扶养等相关制度的价值定位尚不够清晰,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中予以厘清,以方便民众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法律制度,全方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老年意定监护实施的几个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定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