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有戴柳插柳的风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36

我来回答

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6:13

关于清明节戴柳插柳的习俗有6种说法:

1、柳是“鬼怖木”,可以辟邪,将柳圈戴在头上可以防恶鬼的*,把柳枝插到门上,可防恶鬼进家*扰。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

2、为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氏。

3、纪念黄巢。唐末黄巢前夕,组织者事先秘密通知百姓,在清明那天,人人都要头戴用柳枝编的帽子,作为保护对象的标志,后来人们就用在清明节戴柳纪念黄巢。

4、源于唐高宗。有一天唐高宗在渭阳为征战有功的亡魂举行祭奠,他赐给群臣每人一个柳条圈戴在头上,说这样可以防止蜂蛰蛇咬,于是戴柳圈蔚然成风,渐传民间。

5、为纪念柳永。柳永作词旖旎多情,教坊歌伎素喜唱柳词,柳永死后,每逢清明,北里歌伎多往墓前致祭,祭罢则折路边柳枝簪发,因柳永之姓与柳枝之柳谐音,故为悼念。

6、纪念介之推,因为介之推与他的母亲正是被烧死在柳树与柏树之间的,所以人们要在清明这天插柳、柏枝纪念他。

拓展资料

清明节的习俗

1、祭祖。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作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2、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3、放风筝。秋千最早叫"千秋",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树桠枝为架,拴上彩带,后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节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8:04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0:46

因为柳树在道家有“鞭鬼”一说,柳树打鬼就像鞭子一样,所以民间认为清明时节,鬼魂返回人间,无主的孤魂则会到处扰乱人间,把柳树放在门前梁上,门楣上可以震慑鬼魅,把它们挡在门口不敢进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3:44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
柳树在佛教中有辟邪一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6:30

清明节中国鬼节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0:34

1、柳是“鬼怖木”,可以辟邪,将柳圈戴在头上可以防恶鬼的*,把柳枝插到门上,可防恶鬼进家*扰。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

2、为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氏。

3、纪念黄巢。唐末黄巢前夕,组织者事先秘密通知百姓,在清明那天,人人都要头戴用柳枝编的帽子,作为保护对象的标志,后来人们就用在清明节戴柳纪念黄巢。

4、源于唐高宗。有一天唐高宗在渭阳为征战有功的亡魂举行祭奠,他赐给群臣每人一个柳条圈戴在头上,说这样可以防止蜂蛰蛇咬,于是戴柳圈蔚然成风,渐传民间。

5、为纪念柳永。柳永作词旖旎多情,教坊歌伎素喜唱柳词,柳永死后,每逢清明,北里歌伎多往墓前致祭,祭罢则折路边柳枝簪发,因柳永之姓与柳枝之柳谐音,故为悼念。

6、纪念介之推,因为介之推与他的母亲正是被烧死在柳树与柏树之间的,所以人们要在清明这天插柳、柏枝纪念他。



拓展资料

清明节的习俗

1、祭祖。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作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2、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3、放风筝。秋千最早叫"千秋",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树桠枝为架,拴上彩带,后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4:56

清明节插柳条由来: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风俗习惯: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
清明节: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