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4:32
一听到“癌症”,许多人对于此名词都是闻之怯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任何大病都是小病不及时医治,对于自身健康状况忽视,不定期检查身体,有病了乱吃药,不按医生要求用药等等情况造成的。
胃是直接掌管着我们消化吸收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胃癌,又是怎么样形成的,在哪些方面不注意会导致胃癌呢?
1、环境因素。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
胃癌的发病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食盐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诱发因素之一,居民摄入食盐多的国家胃癌发病率也高。亚硝胺类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动物体内诱发胃癌。
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学性质与结构都与石棉纤维相似,上述物质均被认为有致癌作用。
喜吃腌肉、熏鱼、麻辣烫食物,腌肉、熏鱼等加工肉类制品中含有大量亚盐,极易形成亚硝酰胺,在胃中直接诱发肿瘤,这也是沿海地区胃癌高发,及日本人胃癌发病率高的原因。
瑞典科学家发现,每天摄入加工肉类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
胃里存在幽门螺旋杆菌而导致胃癌。幽门螺旋杆菌,199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关正是分类为‘确实引发癌症因子’。
2、免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对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3、癌前期变化。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早期胃癌大多数没有症状,一般是因为上腹部疼痛、腹部胀满感、食欲不振等原因进行X线造影检查或者内视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
4、胃癌的诊断钡餐。胃部双重造影法是日本开发的,对胃癌的诊断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现在电子探测范围的普及和内视镜细镜化的发展,可以采取组织的内视镜检查成为主流。
良性·恶性的最终诊断由内视镜下取出的组织(活检),由病理医生来最终诊断。就病理学来讲,胃癌被分类为和大部分正常的胃粘膜构造相似的分化型腺癌。但是,病理诊断为良性·恶性,仅由此并不能判断病期(癌症的进行度)。
不仅仅是胃癌,癌症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期来决定。病期的分类根据癌症的深达度和扩散程度分为I期到IV期,根据深达度和是否淋巴结转移I期分为IA和IB,III期分为IIIA和IIIB亚分类。
为了判断癌症的深达度,内视镜肉眼所见加上超声波内视镜,使用CT判断癌症是否向胃的外部扩散(淋巴结转移、其他脏器转移)。
肿瘤标志物,胃癌使用CEA和CA19-9,也并不是全部是阳性,另外也可能对早期诊断无效,主要用于癌症再发的预测和进行癌术后的持续观察。
如果上腹部症状持续的情况下,建议接受内视镜检查。胃癌引起的上腹部症状与溃疡引起的症状不同,不管是否进食都会发生。
即使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如果超过40岁,要定期进行内视镜或者X线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无自觉症状早期发现的5年生存率为97%,现在胃癌如果早发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胃癌主要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来预防,用心合理均衡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