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8: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8:37
罗丹,中国*党的优秀党员、卓有成就的文学家。
幼年时,罗丹在龙田小学读书,对章回小说如《薛仁贵东征》、《罗通扫北》、《封神榜》等产生了浓厚兴趣。后在龙田镇晋隆布疋杂货店当学徒,期间考入县立中学,接触新文学和新思潮,热衷于阅读《新青年》、《独秀文存》、《鸭绿江上》、《少年漂泊者》等作品。
30年代初,罗丹参与发动中*,后去紫金当店员。不久失业回乡,担任龙田仁孝小学及居公桥小学教员。此时,他创作了《闲居随笔》,在兴宁《庸言日报》连载,标志着他的*作诞生。
1935年端午后,罗丹前往汕头,在统税所工作。他节俭,大量购买新文艺书籍,如《世界文库》、《八月的乡村》、《生死场》等。同年冬,通过中学同学介绍,他加入地下党领导的进步组织,阅读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文学作品,先后编辑*刊物《海岸线》、《新世界》,并主编《星华日报》专栏周刊《黎明》、《火炬》。
卢沟桥事变后,罗丹与李英、陈光等发起成立潮汕青年救亡同志会,并担任理事,后任潮汕战时文化协会理事长,主持出版《战时文化》。抗战期间,罗丹由汕头前往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党。毕业后留校在训练部工作,后调**总*部宣传部,继续从事宣传工作。
1938年初,罗丹前往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及写作。期间,他的短篇小说《李炳龙》在日报连载,同年又在《谷雨》上发表短篇小说《高志坚》。1943年,罗丹奉调到*党校三部学习,期间创作军事题材作品《小号手》、《模范村长》、《高大伯》、《肖营长》、《于凤来》等。
日本投降后,罗丹前往东北军区,担任《大连日报》社长兼总编辑、鞍钢铸管厂厂长、鞍钢炼钢厂副厂长等职务,期间发表10多篇理论性文艺杂文及话剧、小说。
1948年初,罗丹出版短篇小说集《小号手》和《薛秀明》。1950年出版《飞狐口》,后被译为俄文和哈萨克文在国外出版。建国初期,罗丹被调往中国作协沈阳分会任驻会专业作家,并主编《文学月刊》。1959年出版长篇小说《风雨的黎明》,1963~19年出版《秘密情报员》和《战斗风云录》。
“文化大*”期间,罗丹受到不公正待遇,虽重病住院治疗,仍被送往海城劳动。1978年宣布彻底平反,回到创作岗位,任辽宁作协*。晚年仍创作出版《风雨的黎明》的姐妹篇《严峻的岁月》,同时创作古体诗词。
1995年2月25日,罗丹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鞍山,享年84岁。他为中国*党、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党的优秀党员、卓有成就的文学家。
罗丹,人名,较为普遍的出现。当代主要代指法国雕塑家罗丹,全名奥古斯特·罗丹,代表作品:《思想者》;此外,还有作家、运动员、教师等同名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