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8: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04:31
俞大猷,以清廉正直的品性著称,却因胡宗宪的私人恩怨遭受陷害,被投入锦衣卫诏狱长达数月,家境贫寒,幸得锦衣卫首领陆炳用贿赂救出,但这段经历使他心灰意冷,直至终老。他去世后,朝廷追赠为左都督。
晚年,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继承父业,成为明朝水师提督,然而在1628年,他在泉州海域与官党郑芝龙的战斗中败北。俞大猷的生平事迹和遗物,广泛地留存在泉州、闽南等地,如泉州的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就是都督府遗址,其巷名依旧为“都督第巷”。在晋江磁灶镇苏垵村,俞公山(又称卧牛山)是他的陵寝,墓前立有石马、石虎、石羊等石雕,以及威武的石将军,展现了他生前的威严。厦门、金门、武平、海南等地,都有他的读易轩和纪念祠堂,纪念这位军事将领的智慧与贡献。
黄吾野的挽诗,深情地描绘了俞大猷的一生,表达了深深的哀痛和对他的敬仰:“大星陨落东海边,全城为之涕泣哀叹。虽战功赫赫,但梦想未能再续。他的才情犹如云消天清,世间再无其匹敌。清廉如廉颇,空留遗志,唯有吊客来访。”
俞大猷与夫人陈氏的墓志铭,由明光禄大夫黄光升撰写,他同时也是诸多官职的持有者,何元述篆盖,王徽猷书丹。这些细节展示了当时社会对这位功勋人物的尊重与纪念。
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汉族,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人,生于弘治十六年。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本邑好友潘湖黄光升密授俞大猷方略,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明史·俞大猷传》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国,老而弥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