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石刻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7:4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02:03

早在隋唐时期,广元地区的石刻艺术便开始从凿崖造像发展为石雕工艺,民间艺人们巧妙地利用色泽鲜明的白花石,将其设计并雕刻成各种艺术作品,如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这些作品包括石屏、砚台、笔筒、花钵和笔架等实用与观赏并重的工艺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花石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以其地方特色和精湛的雕刻技艺赢得了高度赞誉,被列为全国四大名刻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据《辞海》艺术分册中的工艺美术章记载,广元地区的特色石料以其细密柔润的质地而闻名。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层中,白花石呈现出白色、灰白色和淡绿色的层次,这为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们用这些石料雕刻出各种文房用品,如水盂、糖缸等,广受国内外的好评,被誉为广元白花石刻。


《广元县志》的文化卷详细记录了白花石刻的历史轨迹。县志记载,白花石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当时的民间艺人主要在县北太平乡一带采集这种具有白纹的细密柔润石料,将其精雕细琢成石砚,并在市场上销售,这标志着白花石刻工艺的正式兴起。


扩展资料

广元白花石刻是广元当地民间艺人采用以广元为中心,辐射半径在周围不足约六七十公里的大巴山中,一种罕见的赤(绿)白相间的白花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