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规矩的爸爸语文课文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讲究规矩的爸爸
我有一个温馨的家,但我家的规矩却犹如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最近,
家里又添了个新规矩,哎!真烦!

事情是这样的:
我近视了!
因为爸爸妈妈都近视,
所以他们一直都很关注我
的视力,怕我也近视。暑假里,妈妈发现我看电视的时候总要要眯缝着眼,就开
始不安起来了。有一天,妈妈对我说:

今天你和我一起到新华医院去检查眼睛,
看一下有没有近视。


妈妈开车带我到了新华医院,
我们来到三楼的专家门诊部。
医生阿姨一开始
就让我去查视力。在测试时,我发现自己的右眼有很几个

E

看不清楚,心里很
着急:
难道我的眼睛真的近视了吗?为了更好地确诊,
阿姨又让我散瞳孔,
让我
每十分钟滴一次眼药水,需滴五次;每次滴时都很难受,滴完都要闭着眼睛,那
个时候我感受到了失明的痛苦,
恨自己平时怎么这么不注意保护。
好在检测结果
出来后,
我只有一只眼睛的视力稍微差了一点,
医生说不要在过度用眼,
要好好
保护视力,否则将来一定要戴眼镜,还叮嘱我过段时间要再来复诊。出医院时,
阳光让我睁不开眼睛,因为我的瞳孔刚刚散过,怕强光。唉,真难受!

当爸爸电话得知我的右眼的视力只有
0.9
时,担心地说:

我女儿漂亮的大
眼睛可千万不能近视啊!

那天晚上,家里开了家庭会议。妈妈说:

娜娜一定是
因为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

爸爸说:

我看她写字的时候总是低着头,坐姿不端
正。

听着爸爸妈妈的话,我难为情的低下了头。最后,他们为了让我视力早日
恢复,
减少玩手机,
把手机里的游戏都删了,
而且还规定以后只有周末可以稍微
看一下电视,不准再靠在床上看书,读书写字必须要姿势端正。你看,我们家的
新规定出炉啦!

自从我家立下了这个新规矩后,
我的用眼比以前少了很多,
我相信下次去复
查的时候,我的视力一定会提升的,我可不想真的戴眼镜。同学们,你们也有我
的烦恼吗?若没有,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保护好你们的眼睛。

热心网友

第六课是《北京的春节》。老舍写的。全文如下。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历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们,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