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02:37
关于女真文字的起源和演变,根据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女真字最初的参照可能是契丹字中与汉字相似的大字。女真文字系统中存在大小两种形式,可能分别源于契丹字的大小字。20世纪的学者如日人山路广明和国人金光平在相关研究中提供了详尽的探讨。
女真大字与契丹字类似,采用单体线性书写,而小字多为合体,部分字素直接源于大字。女真文字体系是表意和表音字的混合体,表音字占据主导,最初可能是由表意字衍生出的,用来记录语音变化。晚期文献中,表音字频繁出现,表意字主要用于固有名词,显示出与现代日文书面文献相似的特点。据统计,葛鲁贝认为有698个女真字,金启孮的字典计为859字,乌拉熙春的研究则增加了1196个字,其中新发现的字有584个,总计可能达到1443个。
女真字的字形设计受汉字影响,多为独体字,笔画简单,难以区分成汉字的偏旁部首。造字方式多采用转注、假借、指事等,少量象形和会意,缺乏形声字。表意字通常对应多个语音,同音现象少,而表音字记录单音节,同音现象较多。
女真语文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解读和古语构拟上,早期德国人葛鲁贝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中国学者罗福成和日本学者如安马弥一郎、山路广明、李盖提、李基文等人的工作对女真文字研究有重大贡献。进入20世纪下半叶,田村实造、金光平、金启孮、清濑义三郎、康德良等学者分别在碑文考释、语音和词汇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现代学者如乌拉熙春、孙伯君等也持续深入探究女真文字的内涵和汉文典籍中的女真语汇。
西方学者如伟烈亚力、德微里亚,以及日本、韩国和中国学者如山本守、渡边薰太郎、石田干之助、金东昭等也在女真语文研究中发挥了作用。女真文字的研究丰富多元,不断揭示其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价值。
编制女真文字金人初无文,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令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谓之女真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