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0:4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1:56
可能是肾虚!建议每天吃十个枣吃半个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1:55
太累了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1:57
许多人都认为,一夜无梦是一件幸福的事。研究者却发现梦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接受临床实验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在即将进入梦眠状态即被强行叫醒,结果他们即使在学习中勤奋努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梦对人脑的积极作用与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有相同之外,它使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进入一个更为良好的阶段。 梦对保持人类的精神健康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许多患有慢性忧郁症的病人就长期被混乱的梦或缺乏梦的异常睡眠所困扰。当他们进行了通过电脑调节脑波的睡眠治疗后,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做梦或者说完全回忆不了梦境呢?这是受到无线电波的干扰导致的。如果消除了这些干扰,4-6天后就可以重新享受做梦的惊险和乐趣。
做梦对人有许多好处,做梦可以锻炼脑的功能。做梦是人脑的一种工作程序,对大脑白天接受的信息进行整理,大脑白天不能处理的信息能在梦境中得到很好的处理,白天苦苦思素而无法解决的难题能在夜晚的梦境中迎刃而解。 根据脑电图的测试也发现,人脑在做梦时的活动是相当强烈的,我们能够从做梦时测到快速的、紊乱的脑电波,其强度有时会超过觉醒时的强度。从这一点来看,做梦是锻炼人脑功能的一种自身需要。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作了一夜的梦,一宿没休息好","晚上梦多,简直没有睡着"。那么真的是做梦耽误了休息吗?做梦是大脑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现吗?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做梦并能回忆梦境并非睡眠不深的指标,也不能说做了梦就表示没有睡好。实际上,做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不管你有没有梦的回忆,你每天晚上毕定要做4~5回梦。因此说整夜做梦或没有做梦都不现实,也谈不上梦多梦少。有研究表明,梦感与失眠的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有无梦感和梦感的程度均不能作为失眠与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观指征。
那么,为什么会有前面的抱怨呢?有学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睡眠知识及睡眠与梦感的关系所知甚少。
(2)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关。
(3)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心,对梦感过分关注,导致梦感增强。反过来又加重对健康的担心,对失眠的恐惧,以至形成恶性循环。
(4)在REM睡眠中和后期觉醒更可能回忆起梦的内容。
(5)个体功能状态差异,不同的个体的梦感不同,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另外,部分人虽然没有明显的失眠,但是在夜里做梦后白天就感到有气无力,其实这是一种心理因素所致。做梦者总是把梦中的内容和自己心情不愉快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使思想负担加重,情绪受到压抑,从而出现种种不适现象。
做梦本身对人及睡眠都有一定的益处,除非你夜夜惊梦不得安眠,日间有明显嗜睡,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则应找医生看看,寻找原因并进行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1:57
你好,我觉得这位网友的文章对你会有帮助。
我们的古人相信,做梦总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21〕,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做梦的原因主要三:即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一)物理因素。我国古代思想家认识到人的一部分梦境是由来自体内外的物理刺激制造的。来自体内的物理刺激,如一个人腹内的食物过量或不足的刺激而引起的梦境。所谓“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或“甚饱则梦行,甚饥则梦卧”。有来自体外的物理刺激,如人在睡眠中“藉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22〕,“身冷梦水,身热梦火”〔23〕,“将阴梦火,将晴梦火”〔24〕,“蛇之扰我也以带系,雷之震于耳也似鼓入。”在梦的分类一节中的“感梦”(由感受风雨寒暑引起的梦)和“时梦”(由季节时令变化引起的梦)均属于由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梦。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张耀祥教授对此曾评论道:“承认物理的刺激作为梦的原因,破除了无数关于梦的迷信。”〔25〕
(二)生理因素。我国古代思想家认识到做梦也可因生理因素而引起。我国古代学者涉及到的生理因素有四:(1)体内阴阳之气的缺少或过量。前文已述,梦是睡眠中的不安稳状态。睡不安稳常常会因体内的阴阳之气缺少或过量造成。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认为,在睡眠中由于缺少某种“气”,而使睡眠处于不安稳状态,从而出现梦境。《黄帝内经》就认为“是以少气之厥,令人亡梦……”。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也认为在睡眠中阴阳二气中某些气过量或全部过量也会使人产生梦境。《黄帝内经》也认为:“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不盛则梦堕。”〔26〕《黄帝内经》的这一观点被后代思想家广泛继承。如《列子》中就有类似的话:“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②:阴阳俱壮,则梦生杀。”〔27〕清代学者熊伯龙认为妇女在妊娠期间的梦与生男或生女有关:“生男阳气盛,阳盛则肠热,故梦刚物;生女阴气盛,阴盛则肠冷,故梦柔物。”〔28〕(2)五脏之气过盛。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认为五脏气过盛也是致梦的一个生理因素,所谓“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感则梦善笑恐畏,牌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29〕。以上两个因素在古代影响是相当大的,并且有相当大的权威性。我们认为,如果说这两种因素对探讨或解析梦的原因有所贡献的话,这贡献便是它们对做梦的生理机制作出了尝试性探讨,给后人以某种启示。但是这种探讨仅仅停留在主观猜测阶段,缺乏科学根据,所以这些在历史上曾发生巨大影响的学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失去意义。(3)内脏感通致梦。如二程就认为:“入梦不惟闻见思想,亦有内脏所感者。”〔30〕他们认为:梦是“内脏所感”或“心所感通”造成的。口渴的人梦见水、饥饿的人梦见食物,都证明内部感觉是可以致梦的。(4)气血有余致梦。与上面几种观点密切联系的是,我国古代还有一种观点即梦是由于体内血气有余而产生的。比如王夫之就认为:“盛而梦,衰而不复梦;或梦或不梦,而动不以时;血气衰与之俱衰,面积之也非其富有。然则梦者,生于血气之有余,而非原于性情之大足者矣。”又说:“形者,血气之所感也。梦者,血气之余灵也。”〔31〕我以为与上述三种观点比较这种观点的主观猜测的成份更大,更没有科学根据,如果说要有所肯定的话,只能说它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形神观,把梦这种精神活动看成是生理活动的产物方面有所贡献。(5)疾病致梦。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普遍认为,生理疾病是人做梦的一个原因。前面提到的王符的“阴病梦寒,阳病梦热,内病梦乱,外病梦发”,便是。对疾病致梦论述的最典型、最详细的要算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他说:“夫虚劳之人,血衰损,脏腑虚弱,易伤于邪。正邪从外集内,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而不安,喜梦。”〔32〕疾病致梦在现代科学中是有充分的科学根据的。由上可以看出,在以上几个生理因素中疾病致梦是最容易“参验”的,因此它的可靠性也就最大。
(三)心理因素。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不仅认识到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可导致梦境,而且认识到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做梦。有哪些心理因素会引起人的梦境呢?从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言论来看,感知、记忆、思虑、情感、性格都会影响梦的产生及梦的内容。但论述较多的是思虑、情感、性格对梦的影响。(1)思虑致梦。我国古代思想家几乎毫无例外地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东汉时期的王符就认为:“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33〕又说:“昼夜所思,夜梦其事。”他还曾举例说:“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梦之。”〔34〕列子也认为“昼想”与“夜梦”是密切相关的。明代的熊伯龙亦认为,“至于梦,更属‘思念存想之所致’矣。日有所思,夜则梦之。”〔35〕同代思想家王廷相也认为:“梦,思也,缘也,感心之迹也。”〔36〕那就是说梦既可由思虑引起,也可由感知,记忆引起。也即是说,王廷相认为人的整个认知过程都可引起梦境。如前文所述,他把夜间之梦看成是白日“思”的延伸、继续。所谓“在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后即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他又说:“思扰于昼,而梦亦纷扰于夜矣。”(2)情感致梦。东汉王符所说的“性情之梦”,《列子》中所言的“喜梦”、“惧梦”、“噩梦”均属于情感引起的梦。晋代的张湛亦云:“昼无情念,夜无梦寐。”明代的熊伯龙,在承认思虑致梦的同时,也对情感致梦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举例说:“唐玄宗好祈坛,梦玄元皇帝;宋子业耽淫戏,梦女子相骂;谢眺梦中得句,李笔生花,皆忧乐存心之所致也。”〔37〕(3)性格致梦。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的性格对梦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所谓“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好礼者多梦簋篮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这段话除了说明梦境必须依赖经验外,亦可说明梦对人性格的依存性。王廷相认为,具有“骄吝之心”的人,在梦中就会争强斗胜;而具有“忮求之心”的人,在梦中亦会追货逐利。总之不同的性格对梦境中的内容有不同影响。我认为,在以上几个致梦的因素中,以心理因素最富科学价值,就是今天看来亦是完全有生命力的。
中医药学在数千年的对梦证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梦方法,如内服方药、针灸疗法、心理情志疗法等。徐兆忠等研究认为梦证大概有以下十六种治法:
(1)宁心安神法:梦是睡眠中的心神活动,所谓“梦造于心,其原则一”(《类经·梦寐》) 。“若夫梦者,亦神不安之一验耳。”(《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梦证既然由“神不安”所引起,治疗也以宁心安神为第一要法。《血证论》云:“魂魄所主者,神也,故安神为治梦要诀。”安神药常用朱砂、磁石、琥珀、珍珠、龙骨、牡蛎、紫石英、生铁落、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淮小麦、榆钱等。方如茯苓丸、定志圆、大定心汤、安神丸等。适用于心神不安之各种梦证。
(2)养血安神法:心主血脉,藏神。心血不足,则神不守舍而睡中梦作。《杂病广要》引徐春圃之语云:“心血亏耗而神游于外,故多梦。”治当养血安神。常用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玄参、龙眼肉、何首乌、桑椹子、紫河车等,并酌加安神之品组方。方如归脾汤、养心汤、琥珀养心丹等。适应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多梦、梦魇、梦游、梦呓、梦交、梦悲喜等各种梦证。
(3)益气安神法: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则梦寐不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曰:“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汪机亦云:“阳气虚不能养神,则梦寐弗宁,而神弗藏一心。”治当益气养神。药用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五味子、茯苓、炙甘草等。方如参香散、六君子汤、人参散、益气安神汤、安神定志丸等。适应于心气不足之多梦、梦魇、梦游、梦尿、梦悲喜、梦坠、梦救火阳物等。
(4)交通心肾法: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若禀赋不足,房劳过度,肾水亏于下,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亢;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肾水凝聚,心肾不交,水火失济,则神志不安,梦寐不宁。《类经·阴阳之逆厥而为梦》云:“心肾不交而精神散越,故为妄梦。”治宜交通心肾。药用丹皮、生地、泽泻、麦冬、百合、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黄连、阿胶、肉桂等,方如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坎离丹等。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多梦失眠、梦魇、梦遗、梦交、梦水火等。
(5)疏肝解郁:《吴医汇讲》云:“《内经》梦事,虽分脏腑阴阳,大要系心、肝两脏为主,何也?未有神魂定而梦寐颠倒者也。”肝主疏泄,喜条达,藏魂。若肝气郁结,失其条达,甚或化火上炎,则肝魂不宁,魂魄飞扬。治宜疏肝解郁,化火则宜清肝泻火。疏肝常用柴胡、香附、郁金、橘叶、青皮、枳壳、乌药、香橼皮、佛手等,方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适应于肝气郁结甚或化火所致的多梦、梦魇、梦怒、梦游、梦飞扬、梦登高等。
(6)养血柔肝:肝藏血,血舍魂,若肝血不足,则魂不得藏,不能随神往来,独自,而为梦寐不宁,魂魄飞扬诸证。《医宗必读》云:“魂藏于肝、肝藏血,作文苦,衄血多,则魂失养,故交睫即魇。”治当养血柔肝,以求肝治而魂安。药用当归、白芍、何首乌、阿胶、枸杞子、木瓜、生地等,方如酸枣仁汤、四君子汤等。适应于肝血不足之多梦、梦魇、梦游、梦飞扬诸证。
(7)镇肝安魂:肝肾阴亏,阴不配阳,则阳浮于上,甚则虚风内起,而使魂无所归。《张氏医通·不得卧》云:“寐中觉魂魄飞荡惊悸,通夕不得卧,是肝虚受邪也。”治宜镇肝安魂,镇肝常用石决明、牡蛎、龙骨、龙齿、代赭石、磁石等,须择加天麻、钩藤、菊花、羚羊角、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平肝熄风滋阴之品。方如《普济本事方》珍珠母丸、独活汤、镇肝熄风汤、羚羊钩藤汤等。适用于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之多梦、梦魇、梦游、梦溺、梦飞扬、梦菌香生草等。
(8)滋补肝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两者同寄相火。若肝肾阴亏,则相火内起,龙雷之火燔灼,而使心神肝魂不得安宁。《证治准绳·遗精》云:“若遇阴邪客于其窍,与所强之阳相感,则精脱而成梦矣。所谓阳强者,非脏元真阳强也,乃肝脏所寄之相火强耳。”治当滋补肝肾。常用熟地、山萸肉、枸杞子、何首乌、玄参、龟板、鳖甲、黄精等。方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一贯煎等。适用于肝肾亏虚甚则相火内动所致的梦遗、梦交、多梦、梦魇、梦死亡、梦舟船溺人等证。
(9)清热泻火:《素问·玄机原病式》云:“古人言梦者,神迷也,病热而能迁七情者,水衰道远故也。”火热之邪为发梦常见原因,清热泻火乃治梦常用方法。因热而梦,又有热在肌表、热在脏腑之分,虚火、实火之异,在肝在心,在脏在腑有别。热在肌表者,用解表清热法;脏腑虚火者,可用滋阴泻火法;本法适用于脏腑实火致梦者。常用石膏、知母、龙胆草、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竹叶、犀角、生地、泽泻等组方。肝胆实火者,方用龙胆泻肝汤、柴胡散等;心火盛者,方用清心圆、导赤各半汤、黄连散等;肾实热者,宜泻肾汤、泻肾大黄散等;脾实热者,宜泻热汤、射干汤等;肺实热者,方如白虎汤、泻白散等。
(10)清热化痰:痰热内扰,神魂不安,是多梦、恶梦的常见原因。《明医指掌·痰证》云:“夜寐不安奇怪梦……都是痰涎里面生。”《医碥》亦云:“痰在梦寐,睡时魇梦。”治当清热化痰,以宁神魂。常用半夏、陈皮、茯苓、瓜蒌、贝母、竹茹、竹沥、天竺黄、海浮石、胆南星、青礞石等组方,方如导痰汤、黄连温胆汤、礞石滚痰丸、清气化痰丸等。
(11)和胃通腑:《千金要方·养性》云:“凡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惊,夜卧飞扬。”《伤寒六书·不眠》亦云:“若胃有燥屎,大热谵语及大汗,胃中干不得眠者,邪在里也,因大承气汤下之。”饮食是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饮食不和可引起各种病变,包括梦证。治宜和胃通腑。和胃常用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白术、山楂之类。方如保和丸、越鞠丸等;通腑常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等品,方如承气汤、四磨饮子等。适用于胃肠不和之多梦、梦魇、梦饮食、梦予取、梦歌乐、梦游等。
(12)壮胆镇惊:心虚胆怯,决断无权,遇事易惊,心神不安。《沈氏尊生书·不寐》云:“心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程杏轩《医述》也认为心虚胆怯,则“鬼邪之气,乘虚而来,入于寝寐,使人魂魄飞扬,去离形骸。”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常用人参、龙齿、陈皮、麦冬、石菖蒲、茯苓、茯神、酸枣仁、龙眼肉等。方如安神定志丸、大定心汤、平补镇心丹等。
(13)祛虫安神:《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者梦相击毁伤。”周学海《读医随笔》云:“大抵虫证与痰证相类,痰多怪证,虫亦多怪证也……为怪梦纷纭。”寐中虫下作祟,令人梦寐不安,心神不宁。治当祛虫安神。常用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槟榔、雷丸、贯众等,酌加安神之品组方。方如乌梅丸、化虫丸等。适应于虫证所致多梦、梦魇、梦游、梦呓、睡中齿介齿等。
(14)解表安神:外感六淫之邪,影响机体功能,可致心神不宁而发梦。如莫枚士《研经言》所谓“梦因于风”,是言外感风邪致梦;石寿棠《医原》云“燥邪……入心包则神烦意乱,轻则多言,重则谵语,闭极则神明昏乱,呓语不休,目睛频转”,讨论的是外感燥邪致梦;《医原》又云“湿属地气,地气为浊邪,浊邪最昏入神智……梦寐亦多不安,闭目即有所见”,论述的是外感湿邪致梦。治宜解表安神。常用解表药与安神药相合组方。
(15)活血化瘀:血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瘀血停滞可影响神魂的潜藏。《医林改错》云:“夜睡梦多,是血瘀。”《血证论·瘀血》亦云:“瘀血……烦梦不宁,遗精白浊……梦见先亡。”治宜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桃仁丸等。适用于血瘀之多梦、梦魇、梦游、梦交、梦遗等症。
(16)燮理阴阳:阴阳贵乎协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阴阳失调,则可致梦。《素问·方盛衰论》云:“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曰:“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治当燮理阴阳,或滋阴,或壮阳,或滋阴壮阳并举。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1:58
你好 多考虑神经衰弱有关,建议你积极服用谷维素+刺五加+B1片来调理,注意营养和休息保持心情愉悦,如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你再次提问,我们会对你的问题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