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雪月之观注释译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0:5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18:55

在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的冬天,气候尚暖,未见降雪。直至翌年弘治元年(戊申)正月初三,雪花开始飘落,初五时天气放晴,然而寒风依旧,大地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直至初十。这天晚上,明月升起,与雪光交相辉映,我坐在纸窗下,室内明亮如白昼。于是增添衣物,漫步至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临溪而建,清澈的溪水映照着洁白的雪景,仿佛银装素裹,又似水银流淌,晶莹闪烁,连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剔透无瑕。月光洒在冷冽的波纹上,树影婆娑,如同镜中的发丝,清晰可见。寒气透骨,我扶着栏杆仰望,只见天空无垠,俯瞰则混沌一片,不禁惊叹连连,久久凝视不愿离去。这一刻,我与周围的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了这神秘景象的一部分。仿佛上苍将我置于天地之间,这样的美景难以用笔墨描绘,也无法用文字完全传达给未曾亲历之人。由此,我深感所得之多,也想象着天下名山大川的雪月交辉应更为壮丽。思绪飘忽,但因年事已高,身体渐衰,难以抵挡寒冷。于是,我放声歌唱,告别小楼,已是二更时分。回到窗前,我独自坐着,回味这难得的景色,意识到这样的景象在岁月中日渐稀疏,不断被遗忘和改变,许多记忆变得模糊不清。于是,我决定将这次经历记录下来,以留存心中。[2]


注释:



丁未:1487年
戊申:1488年
霁:雪后放晴
冱:寒冷凝结
虚澄:空旷清澈
离离然:清晰可见
浃:透入
栏楯:栏杆
茫然:迷茫
恍然:模糊
呀:惊讶
太素:素净
敷:铺陈
挟:依仗
八表:极远的地方
汗漫:无边无际
衰飒:衰落
二鼓:二更
兀坐:独自坐着
改:改变
荒荒:暗淡



扩展资料

《记雪月之观》,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作者以画家特有的眼光,诗人的气质,生动地再现了月光照耀下的雪景,如“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这种“骨肉相莹”的雪景,把人都净化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