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古典释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7:3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谯,古文中的“诮”,在康熙字典中位于“酉集上”和“言字部”。其笔画共有19画,其中部外笔画为12画。拼音为“才肖切”、“才笑切”或“在笑切”,读作“樵去声”。在《说文解字》中,谯被解释为“娆譊也”,意味着“骚扰或戏弄”。《广雅》和《广韵》中,谯被解释为“呵也”和“责也”,表示责备或批评。在《增韵》中,谯被定义为通过言辞进行责备。在《史记·万石君传》和《前汉·高帝纪》中,谯被描述为子孙犯错时的责备方式。在《史记·樊哙传》中,谯被解释为“诮让”,即以言辞责备。谯和诮在古文中通用。山水名谯明之山,其谯水出于此,向西流入黄河。此外,谯也是一种别称,指的是楼,如《史记·𨻰涉世家》中提到的“守丞与战谯门中”。楼的另一种称呼也是谯。《庄子·徐无鬼》中提到在丽谯之闲有盛鹤列阵。谯也指国名和县名,如《左传·隐二年杜注》中的谯国龙亢县和《前汉·地理志》中的谯县。谯也是姓氏,如谯周。《字汇补》中提到“谯”和“樵”在某些情况下通用,而“燋”则与之相对应。在《诗·豳风》中,“予羽谯谯”中的“谯谯”表示杀戮。在《史记·衞绾传》中,“景帝立,岁馀不谯呵绾”中的“谯呵”读作“谁何”,意为询问。


扩展资料

本字通‘诮’,有“抓住对方的一个弱点进行言语攻击”或“众多言论集中攻击某人”之意,本义:言论围攻。转义:问责、责怪、责备。又有通“瞧”,瞭望之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