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7: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隐讳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于某些难以启齿或需要回避的原因,选择隐瞒不说。例如,在古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军师因为有难言之隐,对帝王的询问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选择了隐晦处理。
详细解释则进一步说明,隐讳不仅仅是对于过错的隐瞒,也包括对优点的遮掩。荀子在其作品《成相》中提到,社会混乱时,人们常常因忌讳而掩饰错误,厌恶表现出善良,这种行为往往源于奸诈,且可能导致更多的灾难。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中强调,即使是对待贤良之人,也有尊崇者选择隐讳,这体现了孔子圣人的教诲。明朝的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通过角色表示,即使是弱小的宋国,也有诚实的臣子,而强大的楚国不应缺乏这样的人,他因此不敢隐讳自己的观点。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巩仙》中,道士询问某事时,主人公对部分实情选择了保留,没有完全坦白。郭沫若在《洪波曲》中,对自己的自尊心有深刻认识,他明确表示,对于需要向他人称职的委屈,他并不想隐讳,他认为这需要个人的自我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