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7: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2:22
《规划》明确了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在区域选择上,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大气污染现状等因素。对各区域城市范围划定,考虑了污染物传输特征、环境空气质量以及行政区划、城市分布等。针对PM2.5和灰霾问题,赵华林指出,控制PM2.5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集中体现,并设定了质量改善目标。到2015年,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需下降5%,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需下降6%。机动车虽带来便利,但也引发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为平衡问题,赵华林提出从“车—油—路”多方面采取措施,包括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推动燃料升级、提升新车排放控制、加强高排放“黄标车”淘汰以及强化车辆环保监管。
《规划》的实施将有效控制PM2.5污染,优化重点区域空气质量。同时,通过综合措施,平衡了机动车便利与环保的关系。未来,将有更多针对性的和措施出台,以实现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规划》的指导下,13个重点区域将采取综合策略,针对PM2.5和灰霾问题,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目标。针对机动车带来的问题,从多方面出发,采取包括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推动燃料升级、提高新车排放控制标准、加速高排放“黄标车”淘汰和强化车辆环保监管的综合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平衡便利性与环保需求,同时促进环境的持续改善。未来,将有更多相关和措施被提出,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2年12月5日在北京发布,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赵华林介绍了《规划》的相关情况。2012年9月27日,批复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逐步由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转变,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二次污染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