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7:4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分钟前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在科技发展上曾面临着诸多挑战。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科技发展乏力,文明古国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然而,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一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驱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容闳、清派出的留美学生、归国留学生、孙中山等人都在这段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1847年,容闳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人,开启了中国教育与科技的西学东渐之路。1872年至1875年,清朝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赴美留学,为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奠定了基础。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举行,归国人员为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1911年辛亥爆发,孙中山领导下的民主最终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走向共和。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主张科学救国的先驱。然而,动荡不安的20世纪前叶,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条件极其差,发展速度缓慢。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提倡民主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中国科学社在赵元任、任鸿隽、杨铨、胡适等人的努力下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科学家团体。1928年,国民成立国立研究院,蔡元培担任首任院长。随后,国立北平研究院等机构相继成立,全国各类专门科研机构超过70个。

在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界与国际科技界交流逐渐增加,一批有成就的归国科学家成为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其中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地理及气象学家竺可桢、林学家梁希、物理学家叶企逊、周培源、吴有训、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化工学家侯德榜、土木科学家茅以升等。叶企逊、吴有训、周培源、王淦昌、谈家桢等杰出人才出国深造,成为近代力学奠基人、航空动力学大师、控制论之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冯·卡门、维纳、尼尔斯·玻尔等先后访问中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研究院及各研究所内迁至四川、广西和云南,坚持科学研究。李政道、杨振宁、黄昆、吴文俊、朱光亚和林家翘等日后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就是在这一时期培养出来的佼佼者。美籍华人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