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实说了有一句诗《古来圣贤皆寂寞》,,,然后老师有感而发,,叫我们...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0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7:22

近来读到很多写鲁迅和瞿秋白先生之间感人肺腑的友谊的文章,一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让我怅然许久,一时思如泉涌。
太白在他不如意的时候,带着无人可比的豪气吟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或许伟大的人们真如罗曼罗兰所言,是一座座雄奇高伟的山峰,常人无法理解,只可仰望。我也曾经以为,天才的灵魂也注定是孤独,那些高悬于人类历史上最的炽热的星,内心必定深埋着不可知,无边际的黑暗。
然而,
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首先想到伯牙和子期。伯牙善鼓,子期善听。伯牙意在流水,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意在高山,子期曰“巍巍乎若高山’。子期离世,伯牙终不复鼓。琴技出神入化之人,纵可奏出天上之曲,却无人可听懂,那可真是人的悲哀亦是的悲哀。俞伯牙一代琴圣,应是“高处不胜寒”吧,幸运的是有个叫钟子期的樵夫,超越了地位、阶级、世俗,与之精神相通。伯牙不寂寞,子期不寂寞,一曲《高山流水》,激荡千年。
无意读到苏秦和张仪的故事。张仪落魄,赴宴时竟被人疑为贼,无奈投奔已发迹的苏秦。不料苏秦不念及旧时友谊,恶言相加,赐以奴婢之食还百般讽刺。张仪神伤。之后发奋图强,成为秦国之相。此时才从他人口中得知当初苏秦故意难只是为了激发他消沉的斗志,而去往咸阳途中每遇贵人相助也多为苏秦指派。可以揣测,此刻张仪的心中,一定是波澜起伏吧。历史上那么多人的丰功伟绩、惊世奇才只让我赞许,那么多人的慷慨悲壮只让我叹息,张仪功成名就前和苏秦的小小交集,却让我深受感动、久久不忘。在尔虞我诈、烽火不绝的战国,二人均成大业,成为名垂青史的说客,这种惺惺相惜的真挚友谊,是鼓舞他们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吧!苏秦不寂寞,张仪不寂寞,巧舌如簧,犹在耳边。
想到竹林里的七个人。阮籍、阮咸、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世界各国的问候史上大概总都出现过各类文学集团或流派。一群志同道合的天才聚在一起,酒逢知己,千杯嫌少,思想与思想在高处的碰撞产生不可思议的精妙火花。闭门深造埋头苦想的晦涩文字,难得超出兴致来时随口倾吐的几句话。可不是么,“竹林七贤”不会是寂寞的人呵!他们七个在旷野里横七竖八的或坐或卧,带着酒气从嘴边钻出的句子,便让整个中国,醉到今天。
即便是常拿自己孤寂的很说事的李白,想必在长江边送孟浩然去广陵的时候,二人执手话别、互相慰藉的时候,内心也流着一股暖流吧;当他在月夜里给谪官龙标的王昌龄写信的时候,提笔欲言又止,思念万千,也一定被一根名叫“友谊”的线,把远方拉得很近。
自古以来的圣人先哲们,应该都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寂寞吧。我们怎能严苛的自作聪明地将他们生命里或多或少但总是存在的那些知己硬生生删除呢?
于是想到太史公在写给任安的回信里发出“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用“的感慨,曹子建在赠给白马王诗中道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衷肠。想到惠子和庄子的争锋相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勾心斗角。或是同命相连,或是水火不容,只不过对手还是之际,我们已无从定论。
和鲁迅、瞿秋白二人同时代的朱自清先生,在闻一遭特务杀害之后,怀着悲愤各处奔忙,拖着病体整理收集好友生前著述,编纂完《闻一多全集》,所为与瞿秋白去世后的鲁迅相差无几。想到他们清瘦的背影、坚毅的目光,为知己竟未竟之事,不禁感到瞿秋白和闻一多是多么幸运的两个人啊!他们怎会是寂寞的呢?
要是圣贤们都是寂寞的,在他们焚香净手欲慷慨抚琴的时候,在他们整衣敛容欲口吐华章的时候,猛惊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那么我们的历史上丢失的,该是一块多么巨大的空白! 望采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