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镇经济产业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楚门镇在2011年实现了显著的经济进步。全镇生产总值达到了170.69亿元,较2007年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7%。财政总收入为8.6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2.90亿元,分别增长了20.81%和26.4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7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4万元,分别增长了41%和10%。



工业方面,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69.23亿元。阀门和家具两大主导产业的总产值为141.1亿元。楚门镇是中国的阀门生产和出口基地,也是中国阀门产业升级和新古典家具生产的出口基地,被誉为“阀门王国和家具新都”。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并新增了96项发明专利和品牌。科技产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和园区管理逐步完善,入驻企业达到326家,园区产值占61%,显示出了集聚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同时,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了67.2%,被评为全市“十一五”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农业方面,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培育了5家农业龙头企业和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彭宅无公害杨梅基地和千亩粮食基地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楚门文旦”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第三产业中,镇内有10多个专业市场,包括木材、副食品、果品等,一直以来都是区域内的商贸重镇。玉环商展中心和现代家具城是浙江省最大的家具专业市场。成功举办了五届玉环国际家具博览会和六届机床模具暨工业装备展,机床模具暨工业装备展已成为浙东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效益型专业展会。中国水暖阀门城一期总面积6000平方米,入驻企业60家,是浙江省首家水暖阀门产源地市场。文旦果品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柚类批发市场。



城市建设方面,楚门镇在近年来紧抓中心镇建设的历史机遇,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城市,构建了以“五纵四横”为主干、以“三桥”为纽带的新的城区框架,提高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了城镇品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完成了76省道复线楚门段、环保路、家具城至漩门大坝、南兴街改造等主干路网建设,形成了五纵四横交通网络。



城市化进程加快,高标准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中心区控制性详规、小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编制,规划区面积由9.6平方公里扩展到13.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7.36%。完成了境外引水工程楚门段、市民广场一期工程、规划展示馆、环湖路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建设,动工建设了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镇行政审批中心、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南滨花苑、柳溪小区、华龙时代广场、闻莺小区、新民小区等住宅小区的建设和投用,推动了滨江望湖区块的开发,整体推进了旧城改造和老街保护,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新农村建设方面,完成了南门河水系贯通、田岙溪坑治理、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整治,实施了大南塘河整治,建成了通村公路30.54公里,新增了全面小康示范村1个,完成了村庄整治13个,余家高山移民和东门、小王、城郊等村的农房改造也在实质性推进。富农强农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清洁家园创建在全市名列前茅,“十年树木、百年树企”行动反响良好,完成了金属熔炼行业的整治,楚门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和全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先进单位。


扩展资料

楚门镇地处浙江东南黄金海岸线,位于玉环县北部、楚门半岛中心地带,是中国著名的“文旦之乡”、中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省级文明镇、省级生态镇、省级卫生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省级科普示范镇,省、市两级中心镇。全镇陆地面积37.5平方公里,下辖行政村28个,居委会 9个,人口8.7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万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