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2 08: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0:58
在昨晚《长安十二时辰》的更新中,一个新角色——守捉郎悄然登场。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位神秘角色与侠客行的异彩纷呈。据古籍《新唐书·兵志》记载,唐代初期,边疆防御体系以军、守捉、城、镇为单位,而统御这些戍卫力量的则是道。守捉郎,即驻守在各守捉城的卫士,如唐末的李克用曾担任云州守捉使,烽燧堡的张小敬也可视为同类。
唐代的守捉城主要分布在今日甘肃、阿拉善和等地,长安作为京师,其周围并无守捉城。守捉士兵与突厥狼卫有着本质区别,剧中却将两者混淆,这揭示出剧情对两者区分的缺失。守捉士兵是国家认可的正规军,他们为国戍边,军法严谨,私自脱离会被视为逃兵,后果严重。而突厥狼卫则是雇佣兵,只为了雇主的利益而战,生死与家属命运紧密相连。
尽管剧中守捉郎的出现显得突兀,他们本应参与对外战争,而非内部纷争。然而,守捉郎的角色设定让人费解,他们的家人安危似乎与行为直接相关,这与突厥狼卫的管理形成鲜明对比。檀棋的描述过于理想化,似乎把守捉郎等同于只需一技之长就能过上好日子的群体,这在古代社会并不符合实际。
接着,张小敬诵读李白的《侠客行》引人深思。侠客,是跨越文化的理想象征,如佐罗、超人和蜘蛛侠。人们向往侠客的快意恩仇,但剧中的人物如守捉郎与狼卫并不具备侠客的特质。檀棋心目中的侠客或许是张小敬,而张小敬心中的侠义标准未明。伊斯的问话虽看似滑稽,却揭示了律诗与现代音乐的界限。
然而,如今读唐诗宋词,已难觅昔日歌唱之韵,音调的改变让诗词之美大打折扣。剧中如林九郎罢相后的诗作,若用普通话读,押韵感已荡然无存。编导在追求场景的精细时,也需注意与剧情的紧密契合,避免喧宾夺主。
崔器的形象转变深刻,从一心向上爬的官僚变为誓死守护靖安司的逃兵,他的牺牲与救赎令人动容。龙波的身份谜团重重,可能是烽燧堡惨败的复仇者,与张小敬的默契暗示着他们曾并肩作战。剧中的道具、服饰和场景虽精美,但如果与剧情发展脱节,反而削弱了整体效果。
何孚的角色塑造略显单薄,观众期待看到他全家被杀的残酷场景,以增强对林九郎的恨意。龙波一伙在长安街头的行动过于显眼,缺乏真实感。至于内鬼的设定,一个传令兵的权限显然不足以执行那些关键任务,这可能反映了剧本设计上的局限。
观众的评分下滑并非偶然,这提醒制作方在剧情的连贯性和角色深度上还需提升。《长安十二时辰》的盛唐画卷虽美,但还需精心梳理情节,让每一个细节都服务于整体故事,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