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公梁启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6分钟前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生于1873年2月23日,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主要活动和贡献包括参与戊戌变法,倡导文体改良,著有《饮冰室合集》,在史学,文学,哲学,佛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他的生平经历和学术成就反映了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18年,梁启超中举,10年赴京会试,未能中选。在回粤路途中,他接触到了《瀛环志略》和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1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与康有为合称“康梁”。


1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主北京《万国公报》和上海《时务报》笔政,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爆发后,梁启超企图使派与清妥协。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


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于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他在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他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的文章以其生动有力的语言,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跟着他想。


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他的书法艺术深受人们喜爱。


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康有为的学生、信徒、助手,但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他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也反对过袁世凯。他的思想和行动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者和救国者的坚定信念。


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的个人名言,如“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等,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个人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扩展资料

智之辩者。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