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1: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0:07
沙门氏菌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传播。进食未煮透的被病菌污染的食品,如肉类、内脏、蛋类等,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牛奶和羊奶若未经消毒也可能会被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未消毒的牛、羊奶亦可导致感染。
水源传播也是沙门氏菌感染的一种方式。沙门氏菌可通过动物或人的粪便污染水源,饮用此种污水可发生感染。供水系统被污染,也可能引起流行病。
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用具传播是另一种传播途径。与病人直接接触或通过染菌用具,如在医院中的婴儿室、儿科病房等场所,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或污染的医疗用具传播。老鼠、螳螂等动物也可能通过偷吃食品污染环境,造成感染。
人群普遍对沙门氏菌易感,但幼儿、老年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一岁以内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更易感染。老年人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淋巴瘤、肝硬化等,发病率较高,症状严重。
沙门氏菌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但多发生在夏秋季。潜伏期因临床类型而异,胃肠炎型者短至数小时,而类伤寒型或败血症型可长达1~2周。
临床表现包括胃肠炎型、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局部化脓感染型等。胃肠炎型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类伤寒型症状与伤寒相似但较轻。败血症型常见于婴幼儿、儿童及慢性疾病患者,发热可持续1~3周。局部化脓感染型多见于C组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在发热阶段或热退后出现一处或多处局部化脓病灶。
预防措施包括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确保肉类和蛋类彻底煮熟,低温冷藏食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酱,自制发酵酱类时盐量要足够,加工海产品要烧熟煮透,牛奶最好煮沸后食用,冰箱内存放食品不宜超过一周。此外,还需要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产生;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加工发酵谷类食品时,应现做现吃,不贮存,更不能带湿存放。加工海产品时应确保彻底加热,牛奶最好煮沸后食用。在存放食品时,冰箱内(4℃~10℃)保存的食品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同时,应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尘土、昆虫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