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7: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6:04
皮亚杰在其著作《儿童的道德判断》中,将儿童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自我中心阶段(2-5岁)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规则,但只按照自己的想象执行,无法区分自身与他人及环境,常常将成人的话与自己的想法混淆,看待外部环境如同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的游戏仅是个人行为,与成人或同伴之间尚未形成合作。
接着是权威阶段(6-7、8岁),也称为他律阶段。此阶段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认为服从、听话是好孩子,否则是错的。他们尊重大人规定的规则,认为规则是固定不变的。此时儿童判断行为效果,而不考虑动机。
可逆性阶段(8-10岁)是自律阶段,儿童思维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认识到基于遵从的道德关系,开始形成一定程度的自律。儿童不再视规则为不变,而将其视为同伴间共同约定。在有规则的游戏里,规则被视为民主协商的结果,可以由全体同意进行修改。这一阶段的儿童游戏已具备社会性色彩,意识到同伴间的相互关系与共同约定的重要性。规则对于儿童而言,具备了保证相互行动、相互取予的可逆特征。
最后是公正阶段(10-12岁),从可逆性阶段发展而来,源于互敬和互惠。儿童获得公正感和正义感,倾向于主持公正和平等,符合其特殊状况。公正感成为情感领域的核心规范。皮亚杰认为,从可逆性关系转变为公正关系的关键因素是利他主义。
皮亚杰故事测验是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他设计了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从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中来探明他们所依据的道德规则,以及由此产生的公平观念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