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1971年,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巴勃罗·聂鲁达,这无疑超越了政治偏见,当时30年代的红色国际已经不再盛行。二战后,世界进入了冷战时代,以政治对立为特征。聂鲁达的诗歌因其与红色国际背景的契合,被推上世界舞台。同时,他的诗歌对欧洲殖民者入侵新的强烈反抗,也触动了西方有良知的知识界对祖先暴行的反省。这在颁奖词中得到了验证。巴勃罗·聂鲁达的诗歌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前后期诗歌的变化反映了20世纪世界的复杂性。时至今日,《漫歌集》在世界诗坛的独特地位无人能及。
更令人深思的是,颁奖词指出:“他的作品,不仅以其本身,更以其所蕴含的意义,对人类的幸福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也是巴勃罗·聂鲁达获奖的理由之一。在20世纪的诗坛上,又有多少作品能真正称得上对“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呢?
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原名内夫塔利·里加尔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智利当代著名诗人。生于帕拉尔城。少年时代就喜爱写诗,16岁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 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194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同年加入智利党。后因国内政局变化,国外。曾当选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1924)和《诗歌总集》(1950)。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