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黄陈之争结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04 17:3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4分钟前

国美大战,其核心并非黄陈之争,实为将帅之争。黄光裕作为本阵主帅,而陈晓则被比喻为吕布,背后支持的应该是贝恩资本及其背后的影子势力。贝恩资本在国美之争中扮演的角色,与畅销书《门边的野蛮人》中KKR的角色相似。

张立伟评论称,国美缺乏战略投资者,对于所有随时可能减持的财务投资者而言,公司治理的目标并不是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缺乏对大股东制衡的力量,才是国美悲剧的根源。

汉庭季琦表示,希望陈晓阵营获胜,这样国美才能在理性的、专业的团队带领下健康成长。黄光裕的股东身份和对于国美的成功分享,丝毫不会有什么改变。否则,国美高层必然有一场大换血,波及到员工也是必然。

国美大争以和局收场最为理性,但和局的实现却有高下之分。上策和局自然是多方和议,握手言欢、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下策和局则是陈晓通电下野,自愿请辞,以一人代价换来全局和平。对于这一事件,即使实现下策和局也好过鱼伤网损。

黄陈正式对决于2010年8月30日,杜鹃改判当庭释放。杜鹃的回归,对黄光裕家族以及国美内部支持黄光裕家族的旧部有重新召集的作用,这可能会改变目前双方力量的对比。凭借杜鹃的人脉、能力和历史业绩,胡刚认为杜鹃回归将对大机构投资者产生正面的直接影响,也将大幅提升小股东的信心。

2010年9月,黄光裕律师邹晓春走向台前,竞逐国美董事长。陈晓则通过“路演和日常沟通的方式”,取得了持有国美42%股份的机构投资者的支持。而黄光裕之妻杜鹃会见竺稼,贝恩态度暧昧。将近400家未上市门店注入国美,成为大股东黄光裕家族与二股东贝恩“和解”的利益基础,但和解的前提仍是陈晓出局。

2010年9月28日,陈晓留任国美董事局,黄光裕仍是大股东。陈晓方提出的重选3名贝恩资本代表担任国美非执行董事的决议通过,黄光裕提出的5项决议4项均被否决。这一结果让业内普遍认为,这场大战没有赢家,黄家如何应对陈晓一方抛出的橄榄枝,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南方都市报》报道指出:国美之争,赢的是现代商业文明。

对于国美日后的走向,郭信麟表示,虽然陈晓胜出,但国美争斗还将继续,近期国美股价震荡或已成为必然。小股东应尽早跳船。陆刃波认为,国美大选是中国企业的进步,但结果合法不合理,战争还远没有结束。王育琨表示,国美将陷入长时间的不稳定,平静背后的博弈仍在继续。

胡刚指出,黄氏低估了陈晓和贝恩的实力,特别是他们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能力。机构投资者可能更认可陈晓的行业经验和能力。国美估计因为这场风波下半年业绩不佳,有可能被苏宁全面超越。在2011年发布年报前,元旦春节前后可能还有第二次决战,双方可能厉兵秣马、春节前后再战。

王育琨表示,国美大争主要原因是董事局责权利严重不均势,作为大股东的黄光裕,虽然持有约32%的股权即出资最多,但在董事局中代言董事席位为零;而贝恩在董事局中直接控制了至少5个董事席位。

胡刚认为,国美非常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出于理性考虑,各方都已非常厌战,希望相互妥协寻求和解。目前主要问题在于各方在董事局席位问题上取得战略均势。

在一系列事件后,国美“内战”宣告终结。张大中接替陈晓成为董事会。国美内战的结局也影响了对职业经理人的看法,部分企业开始犹豫是否对管理团队进行股权激励,担心股权分出去后可能给自己找麻烦。国美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职业经理人的看法。

新浪财经网上调查显示,最初超过85%的网民支持黄光裕一方。虽然随着事态的发展,认为黄氏家族应该赢得胜利的网民比例逐渐下降,但直到临时股东大会投票的前一天,在参与网上调查的近90万网民中,仍有近55%的“挺黄派”。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吴琪称,“陈黄之争”在企业所有者中已经开始显现出后遗症。德邦物流创始老板崔维星表示,在选择职业经理人时,能否代表创始人和大股东的利益,是他考虑的首要素质。叶檀认为,与大型民营企业创始人抗衡的,是资本的力量,而不是职业经理人。陈晓的离开,从开始时就已经注定,而关键时间点是杜鹃资产解冻。离开狭义的道德江湖,我们才能在上市公司治理与职业经理人的天地里,看得更透彻一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