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4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5小时前
“失重餐厅”作为一家在国内开设近10家分店的餐饮品牌,其创始人张总曾说:“我对做生意没兴趣”。这句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思:我们真的只是单纯地用情怀在“玩”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张总的谦逊态度,不骄不躁,二是这个项目的商业天花板可能并不高,作为老板,兴趣或许并不大。
尽管如此,失重餐厅的运营成本之高,特别是单店面积超过1000平米,装修成本超过1500万元,以及面对的疫情挑战,使得实体老板的压力巨大。加上近几年专利申请门槛的放宽,研究商业模式的企业家们对“天花板”的高度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失重餐厅曾遭遇专利侵权诉讼,这对品牌发展无疑是一次重创,特别是在其发展上升期。然而,从“过山车餐厅”概念的起源看,食物在餐厅空间中的“穿梭”体验,实际上就是利用重力原理,实现了从后厨到顾客的精准传输,全程无需传菜服务员。这种用餐体验被描述为“吃饭也可以是件很好玩的事”。然而,这种模式在商业上是否能够盈利,需要更深入的分析。
以失重餐厅为例,其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在于利用重力原理简化送餐流程,但这是否意味着其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不高?在计算其商业模式的现金流时,我们发现单店面积、装修成本、预期回收时间等要素对盈利有着直接影响。以蓝色港湾店为例,假设在1年半内收回成本,每家店的预期净利润为每月83.3万元,即每天2.78万元。这需要每天达到的营业额为34.75万元,即每天需有近3000名顾客,且翻台率至少达到30次/桌。这个数字对于一般餐厅来说是相当高的,且考虑到成本因素(如人力成本和食材成本的提升)以及选址的高昂成本,实现这样的日营业额和盈利水平并不容易。
此外,失重餐厅声称其传菜系统“只需较少或不需要工作人员”,但这并未解决顾客体验的关键问题。即使减少了传菜服务员的存在,顾客仍然需要被服务,例如通过小费的形式。因此,这种模式是否真正节省了人力成本,还需进一步考量。同时,这种“过山车”模式在现有技术专利中的“雏形”暗示了其扩张期可能面临专利诉讼的风险。
对于失重餐厅而言,专利诉讼的挑战不仅在于维护其商业权益,还涉及到商业模式的创新性与合法性。海妮麦克公司作为德国“轨道重力送餐系统”的专利被许可人,早在2017年就对失重餐厅的侵权行为有所警觉。在后续的诉讼中,失重餐厅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并未改变专利的有效性,复审委的决定强调了失重餐厅所采用的送餐方式与现有技术之间存在根本性区别,能够解决技术问题,提供新奇的用餐体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失重餐厅可以轻易规避专利诉讼的风险,尤其是在专利布局已经覆盖了其核心模式的情况下。
面对专利诉讼的挑战,失重餐厅需要审视其商业模式的创新性与合法性,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寻求合理的知识产权策略,以确保品牌的持续发展。对于餐饮行业,这场事件也敲响了警钟,提醒企业在创新的同时,必须充分理解和尊重知识产权,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