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18 09: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18 09:22
运动心理学,这一研究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心理过程的学科,自诞生之初便承载着对人们在运动中所展现的心理特性的深入探讨。从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等基本心理过程,到性格、能力和气质的个性特点,乃至体育运动对这些个性特征的影响,再到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过程和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技能形成等,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广泛且深入。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充满着学术探索的足迹。它首先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的倡导下,于1913年在洛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上,迈出了科学化研究的坚实步伐。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运动心理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多数国家纷纷成立运动心理学会,开展研究工作,出版了大量相关文章和书籍,推动了这门科学的迅速发展。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从技能学习、竞赛心理到运动对人的意义、动机、运动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训练和运动心理治疗方法等多个层面。研究方法从对单个动作的实验室研究,发展到联系运动实践,提高运动效能的综合性研究。随着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健康心理学的深入发展,运动行为的研究更深入到技能学习与控制、技能发展的理论研究中。这不仅丰富了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也促进了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优秀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以及群众体育中的心理学问题。近年来,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因素在竞赛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心理测量、心理诊断学的广泛应用,以及不断涌现的心理训练方法,表明心理训练和运动员心理选拔已成为体育界关注的焦点。
尽管运动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理论体系仍处于不断完善中,对于是否应将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分开还存在不同观点。20世纪80年代,中国运动心理学经历“”后的重新兴起,尤其是武汉体育学院首次开办运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标志着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邱宜均等学者主持的“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十年来,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迅速,各大体育院校均设立了相关专业,对运动心理学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入,从对国际先进理论的介绍和适应性改良,到对体育运动心理学基本问题的探讨,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也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体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各项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