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抑郁症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抑郁症主要以抑郁心境、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为主,多数病例还存在各种躯体症状。
(1)抑郁心境:基本特点是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感到悲观绝望,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常用活着无意思、高兴不起来等描述其内心体验。典型者有抑郁情绪,昼重夜轻的特点。常与焦虑共存。
(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绪低落影响下,自我评价低,自卑,有无用感和无价值感,觉得活着无意义,有悲观厌世和自杀打算,有自责自罪,认为活着成为累赘,犯了大罪,在躯体不适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3)意志活动减退: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不愿参加外界和平素感兴趣的活动,常独处。生活懒散,发展为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最危险的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
(4)躯体症状: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例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突出,多为入睡困难。
(5)其他:抑郁发作时也能出现幻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和恐怖症状。因思维联想显著迟缓及记忆力下降,易影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抑郁性假性痴呆。
轻性抑郁常有头晕、头痛、无力和失眠等主诉,易误诊为神经衰弱,后者起病前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紧张、用脑过度等,情感以焦虑、脆弱为主,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自知力良好,症状被动性大,求治心切。而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伴思维迟缓,自卑、自罪、想死,及生物学症状(如情绪昼夜轻重,食欲、*下降等),自知力常丧失,不主动求治,可资鉴别。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故又称为抑郁等位症。病人多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去其他科就诊。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往往无阳性表现,易误诊为神经症或其他躯体疾病。对症治疗一般无效,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热心网友
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或者是说精神比较累的时候,可能就是不爱说话,不爱说话,其实从很多方面可以去看待。
很多时候如果你经常不想跟别人去沟通不想说话,可能是你自己内心当中很讨厌去跟人交流,很讨厌说话,可能你情绪当中会比较的自闭。
你心里面非常讨厌这种吵闹的环境。我们应该放开心态平稳的去对待说话,把它当做一个艺术,交流使人快乐,要多往这方面去想。
热心网友
这种感觉我们每个人多多少都会有的,但是经常发生,这就说明你的社交圈出了问题。
这样长久下去可不是好事,你会变得越来越孤僻,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你的朋友圈渐渐地就会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恶性的循环很可怕的。
为什么会经常性的感觉心烦不想与他人交流,这很正常的一种普遍现象,我们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对自己当初所理解的世界一遍又一遍的被刷新。总觉得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所想所看到的那样,反而还会觉得很多人也不理解自己,自然而然也就觉得能够与之交流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你会觉得还不如看一本书,至少那本书不会骗人。
我们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有必要的,不管是在生活里还是在我们的工作中,一般的交流肯定都会有的。所以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切总比用消极的心态面对会更好!
热心网友
我就是一个抑郁重度病人,家庭环境带给我的影响很大,在无知母亲的抑制下更为严重。原来丧失自知能力。现在发现家庭带给我的影响巨大,不知道怎样跟妈妈相处。是她害我变成这个样子,而另一方面又不可能跟她断绝关系。原来多次厌世,想自杀,想好了以后离开父母,自已生活,这样可能对自己有帮助。
热心网友
这总情况如果一直持续建议你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