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5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2:01
黄巢军队断粮的时候竟拿数十万百姓当军粮,这件耸人听闻的事件是有可能的,不过可能归可能,这件事为更多的应该是假的,因为黄巢军队需要百姓的支持,他并不可能如此不理智,二是这些士兵应该对于人肉可以说是难以下哑的,不过万事都不绝对。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全国陷入一片混战之中,在民不聊生的背景下,自然也是频频,黄巢就是唐朝末年最大规模的民间,在国内一片战乱经济几乎崩溃的时代背景下,也很难想象高达上百万的黄巢军如何维持自己的军队运转,后人评价黄巢失败时,经常把流动作战作为黄巢失败的原因之一,但结合古代农民的实际情况,这样的作战方式,也不是不能让人理解,毕竟在战乱环境下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支撑军的运转,军也只能通过四处转战四处劫掠来获得军需,在这样的背景和作战方式之下,以人肉充作军粮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可能归可能,个别情况下出现了这一类事,跟这一类事能不能大范围推广,这并不是一个概念,至少在古书的记载来看,有关黄巢大军吃人的记录就非常夸张,不过真假性却不得知,在我看来,在黄巢当中,也许局部地方在个别时段曾经发生过食用人肉的惨剧,但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恐怕不大,毕竟黄巢属于农民军性质,在仍然需要民众支持的情况下,未必敢大范围的采取这样的极端行径,也许在局部战斗中曾经发生过食人的惨剧,只是被无形放大在了黄巢的头上而已。
其实过去的很多历史事件在今天都没有办法证实,不过我们更加愿意去相信这些不好的是假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2:02
黄巢当时的军队在缺粮的时候用十万的百姓来当军粮这信息我认为是不可信的。
从此事的来源分析,一天吃一千人分别记录在新旧唐书里面,这些书的内容都是记录与唐朝灭亡以后,离实践真正发生的时间比较长远,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史书,所有的记录都是有待考证的。
从黄巢这个人的家世来分析,黄巢的祖上是贩卖盐的,古代的盐商家庭条件都非常好。他从小就能练武,并且可以骑马,也念过书,能写出有名的咏菊诗,说明他在当时也是读过很多书,很有才识的一个人,并且有记录黄巢曾经到京城参加过考试。但是,几次考试他都落榜了。最后还是回到老家,继承家族企业,自己贩卖私盐,很快就成了当地有名的商贾。
战起,攻进长安城后,黄巢可以下了一道诏书,内容大约为:他起兵本来就是为了百姓,如果不是当时的君王不体恤百姓,他们也一定不会造反。这道诏书主要用来安抚百姓,黄巢便迅速树立起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形象。黄巢围攻陈州近一年,如果军队的粮食是大活人。那么普通士兵岂不是都要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吃掉?
黄巢是乱世之人,读过书,并且为人有勇有谋,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能号召的少于100人,但是后面再他的带领下人数逐渐变多了, 他最终能攻进长安城,可让人刮目相看,黄巢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所以贵族军阀都对农民存在不认同,进行抹黑也不无可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2:02
黄巢是农民,代表的是人民,虽然领袖作为首富,是因为打通很多关系依旧没有当成官才的,不过这个故事是黄巢由几千人变成全国,之后衰变迅速灭亡的计谋。黄巢*了大量官商,掠夺了他们都财富和粮草,用以充军饷,所以历史记载黄巢败亡粮草堆积如山,所以不可能吃人。第二黄巢大赦天下,分发粮草给百姓,自此,黄巢从几千人的规模变成全国,越做越大,也不可能吃人,吃人为什么还给百姓分发粮草,再说这家伙搞私盐的是个首富之子,吃啥也到不了吃人的情况。唐朝*至极,百姓食不果腹,朝廷肉林狂欢,所以黄巢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打击*不堪的唐皇朝加速灭亡时间是有贡献的。黄巢唯一的污点是用错两人,一个是朱温,一个是什么玩家忘记了,那个玩意确实是个吃人怪物,但不属于黄巢,只算盟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2:03
不可尽信,但是可能还是会有这个情况,因为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2:03
应该是假的,黄巢是军,官方对于他的评价都不一定是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