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看泉城 百善骈臻丨‌寻访母亲河

2024-11-16 来源:爱go旅游网

寻 访 母 亲 河

作者:乔民英

我到过的泉城不止一座,没有哪座城市像邢台这样亲切如家。我走进邢台不止一次,以“游太行泉城,逛邢州古街”名义而来还是头一回。

是的,邢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一座激情涌动的泉城。始于先秦时期的三千五百年筑城史,给了它厚重的文化底蕴;源自太行山造山运动的达活泉、百泉两大泉域和三十六座名泉,赋予它清澈灵动之美。于我而言,那细碎而源源不绝、低微却滋润苍生的汨汨清泉,分明闪耀着母亲的影子,弥漫着母亲的味道。

恰逢重阳时节,天和景明,霜降秋空。踏上邢台土地那一刻,我眼前就浮现着一位母亲的身影。她挎着包袱,扭动小脚,在崎岖山道上碎步匆匆、踽踽前行。她是邯郸永年一位六个孩子的母亲,身为八路军的丈夫在太行山区一场与日寇遭遇战中不幸阵亡。生计艰难,她不得已把襁褓中的幼女送人领养,从此失联。在痛切的思念和漫长的寻觅中,她终于得到女儿在邢台一个小山村成家的消息。母女相认,抱头痛哭,那眼泪就像太行山泉,是悲酸苦涩过后的清冽甘甜。从此她的身影会定期出现在赶往女儿家的小路上。那是一双缠着裹布的小脚啊!那是一段需要起早搭黑才能完成的路途啊!

那位坚强可敬的小脚母亲是我姥姥,那位在邢台大山里扎根的女子是我小姨。有山的塑造、泉的滋养,小姨棱角分明、泼辣能干,她的孩子们厚道实在、个个争气。

从我居住地永年到邢台市区只有五十分钟的车程。邯邢两地山水同体、文化同源、习俗相近、乡音相似,任时光流转、朝代更迭,太行山就像一位慈善包容的母亲,沉默着、微笑着;太行山泉就像母亲的乳液,喂养着一代代生灵子民,催生着一座座城邑村落。

邢台或邢州之“邢”乃是“泉”(古人认为泉眼即井)与“邑”的诗意融合。它因泉而城、因泉而名、因泉而兴,因而有了“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百泉吟唱,有了璨若星河的历史人文景观。拱德门、开元寺、清风楼、好南关······流连于古城长街和新落成的邢台博物馆,一砖一瓦皆故事,一楼一刹均故园。告别百泉鸳水公园狗头泉、黑龙潭、百泉坑、葫芦套,与七里河东华桥、永安桥、长安桥、开元桥、新华桥、守敬桥相遇,一水一桥俱前缘,一步一景尽风情。恍惚之间,古邢襄大地上尧舜禅让、玄鸟生商、巨鹿之战、黄巾起义等一幕幕历史大剧在我脑海映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魏征、宋璟、刘秉忠、郭守敬,这些影响过中华民族历史走向和文明进程的名臣巨匠从我眼前闪过;他们无法选择出生年代,却体察民意、顺应潮流,让生命化作一股润泽苍生的甘泉。

在达活泉公园,我看见达活泉的主泉眼——翻沙坑依然在翻涌,而周围的小泉眼和涌泉中的沙子不复存在。其实,达活泉群中的白沙泉、紫金泉、莲花泉和野狐泉早已成为传说,就像那些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悄然隐退。近年,邢台对百泉泉域进行修复,对七里河等水系进行治理,一个“青山为屏、河湖为脉、城在水中、水在城里”的新邢台已具雏形,泉城的母亲泉正盛装回归。这让邢台人更加感念那位邢州治水第一人。

在邢台,没有哪位历史人物比郭守敬的名字更令人尊敬,不然邢台人不会在达活泉公园专门为他修造一座纪念馆,我们也不会听到郭守敬小行星、郭守敬环形山、郭守敬大街、郭守敬小学这些名称。由他主持的集灌溉、航运和防洪为一体的邢州治水、西夏治水和大都治水,刷新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他对中华母亲河——黄河源头的科学探寻,更是震古烁今的伟大壮举。

“当唯美的景象遇到校园时光,那便是最好的芳华。柳溪泉在邢台学院内,您马上就要看到邢台古八景之一‘柳溪春涨’了。”暮色降临,文旅工作人员的提醒,把我的思绪从古代拽回现实。当我确认“邢台学院”的前身曾是“河北邢台师范学校”时,心里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泉涌,继而眼眶有些湿润。一位浓发掩耳、面带微笑的女生向我亲切招手。原来是她!

是她,那个三岁失去父亲、十七八岁开始读书识字、二十岁被老师以烈士子女身份推荐到邢台师范上学的她,那个担任班干部、饿着肚子在篮球场上奔跑、不慎被篮球撞坏门牙的她,那个毕业后边学边教、爱学生胜于爱自己孩子、屡获全县优秀教师殊荣的她,那个赐给我生命、教会我走路、说话和做人的她。没错,她就是我亲爱的母亲——李老师,邢台学院是她的母校,柳溪泉该是她的母亲泉了。母亲曾领着我女儿回校参加毕业五十年同学聚会,我也一直想到母亲母校寻源问泉,没想到会在母亲八十六岁、毕业六十二年之际梦圆柳溪。

地表以下一米许的柳溪泉微波荡漾、宁静祥和,不远处的篮球场跳跃着一个个青春的身影。明代诗人王鸿儒诗云:溪亭临水面高城,杨柳芙蓉绿映红。遥想使君来游赏,沸天鼓吹月明中。星转斗移,当年的“柳溪亭”“高城”代之于一座高等学府,那些“使君”代之于普通市民和游客——邢台学院是一座对社会开放的大学;唯有一轮明月与柳溪泉不离不弃、永世相守。我在泉边拍照留念,发布了一个小视频,然后与泉惜别致意。

我应该向母亲的母校、也向邢台这块曾经的教育高地深鞠一躬。邢台办学可以追溯到商周,至宋元时期已是书院林立,其中紫金山书院堪称当时的“清华大学”。到了明清,建有四十多所官办书院。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摇篮”的北方大学,1946年始建于邢台,后与张家口华北联大合并为华北大学,迁入北京后衍生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母亲就读过的邢台师范,发端于清末民初的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是冀南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学府。如此说来,邢台该是多少人母校所在地?泉城之泉曾将多少凡身肉体点石成金、化蛹成蝶?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与母亲分享游泉城、逛古街见闻。母亲有些失忆,但还记得清风楼、文庙、柳溪泉。我在手机上打开《太行泉城我的家》歌曲给她听:我的家在邢襄,背靠八百里太行,蜿蜒雄踞天下的脊梁。干言冈建井方,哺育华夏的城邦······

清澈的旋律,纯净的童声,若泉水叮咚,似时光流淌。渐渐的,母亲的泪花泉水般涌出,继而老泪纵横江河般翻腾。

END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