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在洛阳市开幕,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53个项目集中展示最新成果。
洛阳哪些考古项目有新发现?即日起,带您看一看——
01、栾川龙泉洞遗址
测年数据向前推进
龙泉洞遗址位于栾川县龙泉山公园内庙坡南麓,于2014年开始考古发掘。目前,遗址发掘总面积约20平方米,发现有1处灰烬及5处用火遗迹。最新测年数据显示,龙泉洞遗址主要文化层年代距今4.5万年至3.1万年,较此前研究成果向前推进数千年。
△龙泉洞遗址,资料图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龙泉洞遗址项目负责人顾雪军介绍,2023年考古人员对布方区继续深入发掘,新发现灰褐色含较多角砾的黏土层位,出土较多石制品,推测洞穴坍塌后一段时间内还有人类继续活动,洞穴使用年代有可能延长至更晚。
龙泉洞遗址出土的物品以石制品、动物化石、骨制品等为主。其中,石制品近36000件,类型包括石料、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等,断块占比最高,达80%左右;工具有刮削器、尖状器、锯齿刃器、凹缺器、锥、钻、石锤、石砧等类型。动物化石有6800多件,包含动物牙齿和肢骨化石,主要出自火塘附近,有犀牛、水牛、梅花鹿等食草类动物及狐狸等食肉类动物。部分骨器有火烧、磨制痕迹,还有大量标本尚在整理。考古人员推测,龙泉洞古人类除了使用传统的石质工具,还使用骨器,并可能有其他材质工具。
“龙泉洞遗址既是古人类的石器制造场所,又是古人类日常生活居住场所。”顾雪军表示,古人类对遗址空间利用有明显规划,已经有相当高的意识水平和社会组织能力。
“三四万年前是现代人形成的关键时期,栾川又位于中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上。”现场点评专家认为,龙泉洞考古发掘对深入探讨中国及东亚现代人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02、苏羊遗址
发现大型半地穴式房址
苏羊遗址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下村南部,面积约63万平方米。自2021年至今,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对苏羊遗址进行连续性主动考古发掘,这是洛阳地区近20年来首次系统性、连续性、科学性开展的新石器遗址考古项目。
“人工环壕、生活区、墓葬区、湖沼等重要遗迹现象,说明这里曾存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苏羊遗址项目负责人任广介绍,结合考古发现基本可以确定,苏羊遗址的时间跨度从仰韶文化早期一直延续到龙山时代晚期,文化序列从早到晚发展连续稳定,文化谱系一脉相承,是河洛地区迄今发现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今年,在对苏羊遗址人工环壕外西南部区域进行发掘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仰韶文化时期的大型半地穴式房址。“目前仅存东半部,房址西半部被破坏,整个房址平面近长方形,南北长10米,面积接近100平方米。”任广介绍,房址内发现有房墙、壁柱、地面、灶、烟道、斜坡门道等遗迹,地面经过处理,类似“水泥面”,房间的灶和烟道之间还发现了排烟孔。
现场专家认为,苏羊遗址的出土遗物中有大溪、屈家岭、红山、大汶口等诸多文化元素,为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提供了新的材料,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为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本。
03、偃师古城村遗址
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壕沟
偃师古城村遗址与二里头遗址隔洛河相望,直线距离约1.3公里。目前,古城村遗址新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壕沟、墙基,为探索二里头遗址的范围、都城结构与布局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对研究洛阳地区夏商时期聚落形态、社会结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前期工作,考古人员已探明古城村遗址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600米,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目前,勘探面积为30多万平方米,勘探各类遗迹800余个,发掘面积2300平方米,发掘各类遗迹133个,其时代跨度较大,二里头文化、商周、汉魏、唐宋、明清各个时期遗迹均有发现,主要有壕沟、墙基、灰坑、水井、房址、窖、路、灶、墓葬等。发掘出土千余件遗物,收集标本100余件,陶器有各类罐、器盖、盆、大口尊、甑、鬲、鼎、豆等,骨器有骨簪、骨镞,蚌器有蚌刀、蚌片,玉石器有绿松石片、石斧、石锛。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古城村遗址项目负责人程召辉介绍,遗址北侧的壕沟和墙基整体位于二里头遗址东北方向,与二里头遗址内已发现的南北向道路大致平行,且在东、北方向上对二里头遗址形成合围之势。另外,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在二里头文化时期,洛河是在二里头遗址的南侧,据此推测,新发现的壕沟和墙基可能是二里头都城外侧的壕沟和墙垣,或者是二里头遗址周边的次级聚落遗存。
按照计划,下一步,考古人员将对古城村遗址内部进行重点勘探,确认是否存在与二里头遗址内道路相对应的通道,进一步厘清该遗址与周边遗址的关系。